台北各地夜市上随处可见的台湾水果摊 (图源自拍)
挡不住的台湾水果形色香味诱惑
——台湾游散记之十六
在高雄港前往市区的路上,旅游大巴停在一个果园前。虽然知道这是旅游业推销购物的手段,我们还是带着好奇心进了果园。
这个果园不大,但水果的种类齐全。果园的树枝上挂满了各种果实,色彩纷呈,正如《西游记》描绘天堂里的蟠桃园一样,“先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果园女老板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摆在桌上的各种水果,还逐一介绍。当然,我们并不是第一次品尝台湾水果,但在上海吃的台湾水果味道实在没有这里的好。女老板委屈地解释说,运到大陆的水果因为路途远,关卡多,只好在水果尚未成熟时就采摘,自然到大陆顾客嘴里时味道不佳了。大家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美味,一边观景聊天,台湾水果自然就是谈论的话题。
在台湾旅行,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沿途随处可见果树或果林,杆杆挺拔的槟榔树、亭亭如盖的荔枝丛、莽莽成片的芭蕉林……还不时可看到公路边有大大小小的果园。每到一个城市集镇,就可以看见水果市场,路边可见水果摊档。各种时鲜水果,琳琅满目,杂彩纷呈。台湾地处太平洋之滨,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多种气候于一岛兼存,因而成了栽种南北水果的圣地,历史悠久,品种众多,据说有一百余种,早已远销港澳、日本、东南亚和欧洲,近年也销售到了大陆市场。
对大陆人来讲,有些台湾水果品种是少有尝鲜的,而这些水果大多出产在高雄地区。如被称为“极品”和“水果皇帝”的莲雾。果实呈倒圆锥形,顶端扁平,带下垂状。果品因品种不同有乳白色、淡绿白色、淡红色、粉红色及深红色等,表面带蜡状光泽,颇为美观。其果肉为白色或淡红色,海绵质,但口感清脆。高雄县生产的“黑钻石”莲雾最为著名,被称为“极品”。
再如芭乐。芭乐又称番石榴,果实有球形、椭圆形、卵形及洋梨形等。果实大小差异甚大,果皮普遍为绿色,但亦有红色和黄色的,果肉有白色、红色、黄色等,肉质脆甜爽口,被誉为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
还如释迦。它是凤梨的俗称,完整的叫法是“释迦凤梨”,主要产地在高雄县。果实呈圆筒形或塔锥形,鲜黄美观,外皮的鳞目状似凤梨,又像佛祖头上那旋状的发饰……肉质细密,甜度高,香味浓。
台湾水果形、色、香、味俱全,可谓形在良辰,色呈美景,香来赏心,味成乐事,如此四美兼并,怎不叫人垂涎欲滴!怪不得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形容他吃台湾水果时,每每禁不住美味的诱惑,就像“怀着外遇的心情”。
余光中在台湾生活40年,近来20年又居住在盛产水果的南台湾高雄。诗人饕餮之余,将他对家乡水果的美好感受写成诗歌吟咏。他初尝台湾莲雾,从此恋上了“新欢”。诗人置身莲雾树丛之中,细细描绘树身、树叶和落花,以及“累累成串”的果实。莲雾之名,美在“飘逸而浪漫”,莲雾之果,“不腻不黏”,品尝之时,要感谢“泥土的恩情,阳光的眷顾,和一双糙手日夜的爱抚”。
他吟咏甘蔗,甘蔗不属水果,他的《埔里甘蔗》可作为其咏水果诗的附录。诗人把甘蔗想象为仙笛,仙笛奏出牧歌,甘蔗有一节一节的蔗身,每一节是歌曲的句子。诗人“啖得痛快”,一股股“甘冽的清泉”,“浇遍我渴望的肺腑”。他夸张地说,吃完冰箱里最后一支了,“还有一千支,一万支”在等着他。他的座驾车,马力充足的银色“喜美”可载他去取。豪迈之情,令人想起豪饮的李白。
诗人极爱芒果,吕宋的芒果是黄色的,台湾的芒果则或黄或红。诗人说她“艳红”,有“丰隆的体态”,是“肥沃”之果,“体香多诱人啊”!诗人不理会妻子和母亲不能多食芒果的警告,“怀着外遇的心情”偷吃禁果。诗人戏称他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又喻他先后居住生活之地为母亲、妻子、情人、外遇。情人不够,还要有外遇。芒果是他的“情人”,“白净无瑕的”的雪梨是“圣妻”,芒果火气大,雪梨清火有益,而他要偷吃芒果。
余光中用精妙且绵密的诗艺,歌颂“芳芬的乡土”生产的水果,充满了对家乡的恋慕赞美。我们如此欣赏台湾水果的美妙体态,品尝台湾水果的清甜美味时,不也是对台湾充满了热爱吗?
满枝的果实如摇铃,似翠玉坠,玲珑剔透,惹人生爱。
驻足在水果摊档前,慢慢咀嚼,品尝味道,那才是难得的口福。
流连在水果市场里,但闻香气飘逸,沁入肺腑。
浦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