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鼓掌”也是一种权利
2017-04-27 20:40:03
文/芗柏
(一)
“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在其纪实小说《古拉格群岛》中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区党代表会结束时,按程序通过致斯大林的效忠信,于是全体起立,掌声雷动,欢呼声经久不息,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
大家的手掌已经发疼了,抬起的手臂已经麻木了,但没人敢第一个停下来,因为内务部人民委员也站在那里鼓掌,他们注视着谁将第一个停止鼓掌;谁第一个停止鼓掌,就是对斯大林的大不敬!于是,在这个不知名的小礼堂里,掌声持续了六分钟、七分钟、八分钟……
在会场后排,在人堆里,还可以稍稍耍点滑头,拍得少些,不那么使劲些,但是在主席台上,在显眼的地方怎么办呢?区里的头头们怀着微弱的希望面面相觑,但脸上都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表示将继续鼓掌,一直到累趴下……
第十一分钟的时候,造纸厂厂长终于挺身而出,第一个停止了鼓掌,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这时,奇迹瞬间发生了:大家几乎在同一鼓点上停了下来,大家得救了!
然而,就在当天深夜,造纸厂厂长被捕,后被当局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在侦查笔录上签字时,侦查员告诉他:“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这个场景充满了荒诞意象和黑色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同时又让人感受到一股黑压压的恐怖阴霾。
如今的世界,因“鼓掌”问题而给人定罪的国家大概只有朝鲜。在那里,鼓掌不积极、鼓错了掌,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2013年,在对当时号称“朝鲜第二号人物”张成泽的判决书中,有一条罪状就是鼓掌不热烈:当年金正日宣布金正恩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时,“全场热烈欢呼沸腾的时候,张成泽不情愿地站起来勉强拍手应付”。最终,张成泽被执行了死刑。当然,张成泽的死并不主要因为鼓掌不热烈,而是死于金正恩的大清洗运动。他的死对朝鲜人足以起到“杀猴儆鸡”的作用。
张成泽被消灭以后,朝鲜人的鼓掌更加热情了。每次金正恩出席活动,人们都像大猩猩似的高高地把手举到头顶上,拼命鼓掌,还要做出热泪盈眶的感动状,直到金正恩挥手示意“可以了,可以了”,大家才敢停下来。
(二)
强权需要持续不断的掌声,以掩盖太平盛世的假象。对强权者来说,鼓掌既是民众表达衷心或臣服的方式,也是清除异端的有效途径。
鼓掌分两类,一类是主动鼓掌,一类是被动鼓掌。
主动鼓掌者是发自内心表示忠诚、死心塌地表示臣服,他们千方百计、挖空心思鼓掌喝彩,哪怕在“破烂堆”里都能寻出美来。
比如,某地整治了一批重度污染的企业,媒体便浓墨重彩地宣传其治污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又如,某地一条烂了很多年的道路,终于重新修整了,便有一大帮人拍手欢呼,感谢××为民办实事……
被动鼓掌者很多时候并非真的衷心,而是在无力反抗的强、权面前,为了获得活下去的条件,出于“趋利避害”的人类本性,用外表的“鼓掌”来掩饰内心的“不鼓掌”。这意味这个人在道义上、精神上要做出巨大妥协,其精神将被扭曲,道德将要滑落。
一般情况下,主动鼓掌是没有风险的,被动鼓掌要表演得足够到位才能避开风险。主动鼓掌和被动鼓掌都可能得到参与集体鼓掌的利润或份额,也许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也许什么也没有。
而不鼓掌者在面对道义、良知与现实的利益冲突时,首先考虑的是道义和良知,毅然放弃的是现实的得失算计。
正是这“放弃”将人从动物性的生存中剥离出来,并赋予“不鼓掌”以权利和尊严的意义。也正是这“放弃”为不鼓掌者带来了生存的风险,甚至是杀身之祸。因为不鼓掌对强、权者来说显然是一个威胁,是不除不快的眼中钉。
(三)
在一个不自、由的世界里,不管是鼓掌者,还是不鼓掌者,都时时刻刻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强、权压力,所有人都没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但这并不能成为坦然鼓掌的借口。也许有人会说,我鼓掌只是敷衍了事,还不至于上升到出卖良知与尊严的程度。
无心的鼓掌也许是小事,然而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如果连小事都不能坚持原则,怎么能指望他“大节不亏”?
还有人会说,不鼓掌又能怎样?能改变什么?的确,不鼓掌也许什么都改变不了,但就算谎、言注定要被包装成“真理”,在铺天盖地的喝彩声中也不应包含我的一嗓;一个无辜的人即使注定要被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在那血肉模糊的尸体上也不应留下我的脚印。
你当然可以选择漫不经心地鼓掌,然后在内心安慰自己“我是被逼无奈”。但一旦参与了,你就不能说自己是一个灵魂清洁的人。
我也参与过很多次敷衍了事的鼓掌,每次鼓完后都在内心自我安慰,“我不鼓掌的权利被剥夺了,不鼓掌就无法生存,我是无辜的。”然而,我心中仅存的一点良知让我对每一次“身不由己”的鼓掌痛心不已,深感每一次鼓掌都是对灵魂纯洁性的亵渎。
在这个价值扭曲的世代,我是有罪的,因为我曾将上帝亲自锻造的双手典当给魔鬼做工。但愿我能从魔鬼那里赎回这双手。
公众号:xiangbai99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六日转载于 博客中国 芗柏
“不鼓掌”也是一种权利-芗柏的专栏 - 博客中国 https://xiangbai99.blogchina.com/650017840.html
来源:博客中国 原作者:芗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