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面食,家里的味道

    清明时节又读了一遍燕玺同学的诗:

    “爱子心无尽,殷殷似海天。

     至今常低愧,奉母仅二三。”

    我又想起了妈妈做的面食, 我们家是山西人家,虽然解放前就来到北京,但一直保留着爱吃面食的饮食习惯,我们从小就是吃着妈妈做的各种面食长大的。面食种类很多,蒸的馒头,莜面卷,炸的黄米面油糕,烙的油酥饼,葱油饼,煮的羊肉馅饺子,光是面条就不下十几种,常吃的手擀面,刀削面,拨鱼,拉面,小揪片,很好吃的是一种叫“猫耳朵“的面食,它筋道,有韧性,吃到嘴里滑滑的,更有意思的还是我和弟弟妹妹跟妈妈学做“猫耳朵“。

    每次都是妈妈把面和好,擀平,切成一个个比黄豆大点的小丁,然后招呼我们一起做。我和弟弟妹妹拿着这小面丁学着妈妈的手法,用大姆指在面板上,在手掌上把它搓成具有小窝状的面圪塔,不像样的,妈妈再去返工,等到面板上放满了我们做的猫耳朵时,你看吧,弟弟妹妹的脸上身上也都沾满了白面粉,在孩子们高兴的笑声中,妈妈将煮熟的猫耳朵拌上西红柿卤或茄丁卤盛好放到我们面前。

    小时候,每当快过年时,妈妈都要蒸很多馒头,放到窗外房檐下的小缸里,以备春节期间食用。临近过年再蒸的就是各式各样的花样了,有各种花的造型,用红枣当花蕊,有小猫小狗造型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小牛的馒头,因为我是属牛的,这个小牛就属我所有,我拿着它,总是不舍得咬它一口,当然,我大妹是属兔的,小兔子的馒头就归她所有,我自然也不去和她争抢。

    妈妈做的面食,我最有感情的是一种油酥小饼,做这种饼很费时间,一般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这种饼要用一部分发好的面,还要用油做好油酥,还要砸几个核桃和红糖做甜馅,还要擀点椒盐做咸馅。妈妈还要用刀在饼上刻上不同的标记区分甜馅和咸馅的。这种饼在烙得七八成熟时,还要放在炉子边上烘烤,经过慢火烘烤的小饼很干,所以可以保留很长时间食用。每次,妈妈总是烙出很多,可以够我们好几天早点吃的。

    我刚上中专住校时,由于学校晚饭早,临睡前总是饿,妈妈在周日时就做很多油酥小饼,还用羊油白面炒成黄黄的油炒面,让我带到学校。每当我晚自习回到宿舍,用开水冲一碗油炒面,吃一个妈妈做的小饼,睡起觉做梦都是香的。

    后来,我们也都长大成家了,妈妈岁数大了,也没精力做这做那了。家里吃面也改成了买现成的切面,妈妈也渐渐不做饭了,唯一保留的是我喜爱吃的羊肉胡萝卜馅饺子,直到她八十岁得病住院前还在亲自拌馅。

    那些年,每周六要去看妈妈,周六和妈妈共同生活的小妹,妹夫都不休息,知道我最爱吃羊肉胡萝卜馅的饺子,每次我还没到家,妈妈已经拄着拐棍到胡同西口农贸市场买回了羊肉馅,和好面,擦好胡萝卜,等着我了。我来了以后,我擀皮,妈妈包,小外甥帮着码,我们边说边聊一会儿就包完了饺子。中午时分,我们老少三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吃着我从稻香村买来的妈妈爱吃的扒鸡,肉皮冻。我爱吃饺子,吃起来没数,妈妈也总是说,再吃几个吧!妈妈那慈详的笑容,我们在一起那其乐融融的情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十来年了,我几次来到妈妈自来到北京就住在那里的胡同,总是从这住过的房子朝胡同西口农贸市场走去,在那里寻找妈妈曾去过的足迹,看看妈妈总去买羊肉馅的店铺,我在想,好久没有尝到妈妈做的羊肉胡萝卜馅饺子的味道了。妈妈为我包的饺子好香啊!

   来到妈妈喜欢喝的大兴胡同面茶那儿也要喝上一碗面茶。

   现在胡同西口农贸市场依然热闹非凡,只是一位操着山西口音手拄拐棍的老太太好久不来了……

   近几年,有机会我到晋阳饭庄去吃饭,我不稀罕这里的炒菜,更钟情的是莱谱中主食的品种,每次都要点上两三样,我看着端上来的刀削面,什锦炒猫耳朵,肉絲炒拨鱼……尝着这佳肴,思绪却总离不开妈妈做过的面食的样子,总是回味妈妈做的面食的味道,目光好像还停留在自家的饭桌上……

(写于2014年7月)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 +1

评论列表 写一个评论

走天涯
05-18
妈妈的味道太难忘了,妈妈早已离我而去,味道却永远铭记
生辉彩翼
05-14
想念有家有妈的日子真好!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老城

老城

擅长 文学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