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台北101大楼89楼的室内观景台上,向四周望去,整个城市弥漫着悠悠的雾霭,一会儿占据了半边天,如云如雾悬浮着,什么也看不清。一会儿,一阵风吹来,云雾迅速散开,城市如同精雕细刻的模型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只好不停地走着,转换着角度,透过巨型玻璃幕墙,避开翻腾变化的云雾,快速地按动着照相机快门,尽量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印象。 下图为楼内的全球最大的阻尼器。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质阻尼器,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
抵达台北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一行来到了台北101大楼。从五楼乘坐电梯不一会儿便到达了观景台。据介绍,这部电梯其上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1010米,相当于时速60公里,从1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9秒;从5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它是世界上最长行程的室内电梯,是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快速电梯。乘坐这部电梯,没有如同飞机下降时耳涨的感觉,非常平稳舒适。
来到台北这些天来,天气一直不太好,时阴时雨。在89楼的高度,云之上,雾之中,更是云雾漫漫,难以看清楼下景观。但登临这座世界著名摩天大厦,俯瞰市容,还是被震撼了。
台北101,又称台北101大楼,结构高度508米,以楼层高达101层而得名。据报道,当时马来西亚双峰塔的高度约为452米,只要高过它就世界第一了。但要盖多少层,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当时有高层人物建议是99层,寓意长长久久。但董事长林鸿明的母亲提出意见说:“如果人家问世界上有哪几栋楼是100层以上的,那你99层刚好被落下了。”有人随即表示,那不如就100层,代表圆满吧。林母又说,“中国人讲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这样自满。”于是101层成为共识,这栋508米高的大楼也由李祖原提议定名为“台北101”。
和全球的摩天大楼一样,台北101也面临着两个重大难题。一是大楼建筑体的防震,二是大楼经营如何盈利。
台湾地处地震带,还有台风的巨大威胁。为此设计专家面对来自自然环境限制的挑战,精心设计,避开地震带,建筑本身也配备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为抵抗风力产生的摇晃,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阻尼器,也是全世界唯一向游客开放的巨型阻尼器。
摩天大楼如何盈利,在全世界都是难题。据资料,台北101每天的运营成本为2000万台币(折合人民币400多万元),在营运第三年大楼亏损达到17亿。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观光,大楼亏损仅1亿直至现在赢利。有台湾媒体将其转亏为盈的关键指向“陆客经济”,认为观光消费收入是台北101突破营运困境的敲门砖。为抓准大陆的观光客源,经营商想方设法让游客多停留,多购买,2010年的前10个月150万的进场人次、11亿的业绩中半数来自大陆游客团。现在,每两个大陆游客就有一个曾到访台北101。
从观景台来到购物中心,跟随者同行者逛一会商场。一楼的101大道,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流行品牌,无论是服饰、配件、化妆品都可在这里见到。二楼的时尚大道,与隔壁的世贸中心及纽约购物中心有空桥连接,各种时尚流行的知名品牌应有尽有。三楼的名人大道,高雅舒适的购物环境,知名的品牌旗舰店,顶尖的名牌精品,让消费者宛如置身纽约第五大道。
我最喜欢的是四楼都会广场。在都会广场的书店翻一会书,这家书店很值得进去看看的,虽然面积不算大,但书的品种还是很齐全,不少书大陆见不到的。走累了,我便在大厅里坐一会儿。都会广场大厅气派豪华,优雅时尚。精心设计的采光及景观,为游客提供了颇有艺术气息的娱乐休闲空间。围绕大厅四周的是露天咖啡座,欧式泰式与中华料理餐厅,充满了浪漫慵懒的氛围。难得如此悠闲,虽无绿水青山之美,在此一游一坐,亦足以畅叙幽情。
朋友,你如果来台北,不妨到台北101来走走。
浦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