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绘有卫懿公好鹤故事的瓷器图案 (图源网络)
卫懿公怎以“好鹤”而丧国(下)
(上接前文)古代君王嗜好宠物,玩物丧志的例子不在少数。晋灵公喜欢养狗而不问政事,致使朝纲混乱百姓遭殃,奸佞当权陷害忠良,即为最典型例子。
晋灵公“好狗”,在皇宫建造狗圈,给狗穿锦绣狗衣,甚至通令全国说:“谁胆敢伤害我的狗,我就砍掉他的脚。”凡是想向灵公汇报国事的大夫,要是不经过教唆灵公“好狗”的宠臣屠岸贾允许,屠岸贾就放出群狗咬他。执晋国政的赵盾由此进谏,却得罪灵公。灵公大怒,派人去杀赵盾。结果赵盾的堂弟赵穿借着众怒,杀死屠岸贾和灵公。晋灵公的狗在四处逃散,国人把它们全部捕获并煮了。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长达三十七年,前期还有所作为,后期却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元顺帝喜好的宠物竟是大象,经过训练的大象善解人意,可在君臣宴乐时像模像样地跪拜起舞助兴。元朝灭亡后元顺帝北逃大漠,朱元璋在杀死大象的次日,“作二木牌,一书‘危不如象’,一书‘素不如象’”,挂于元朝降臣危素的左右肩上,以示警戒。
然而,让朱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后代却没有汲取“禽荒”教训,醉心稀禽罕兽。明武宗喜爱豢养豹子,明宣宗、明宪宗痴迷斗蟋蟀,明代皇宫里还建有牲畜房、猫儿房、鹰房、豹房、百鸟房等等。“大内自畜虎豹诸异兽外,又有百鸟房,则海外珍禽,靡所不备,真足洞心骇目。”明代宠物繁盛,折射出封建王朝腐朽的风貌。
古代的有识之士,早就对帝王溺爱宠物以至玩物丧志有所告诫。载于古书《尚书》中的“五子之歌”第二首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先贤视为亡国的“二荒”之一,便是“禽荒”。所谓“禽荒”,就是迷乱禽兽、田游的意思。他们指出,沉迷于此,便是亡国之兆也。
当然,卫懿公丢命丧国并非“好鹤”一事,是有着多种原因的,《史记》记载:“懿公之立也,百姓大臣皆不服。自懿公父惠公朔之谗杀太子伋代立至於懿公,常欲败之”。说的是懿公立为卫国君,百姓大臣心都不服,所以从懿公父亲惠公朔攻讦谋杀太子伋自立为国君到懿公,百姓大臣常想推翻他们。再加之卫懿公生于王侯之家,自幼生活安逸,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在继位之后,终日只知奢侈淫乐,不理朝政,臣民对此都更是心怀怨恨。但是,确是“好鹤”一事作为导火索引发了卫懿公丢命丧国,无怪乎明人有诗叹曰:“好鹤堪嗟卫懿侯,贵禽败德忍民愁。一朝战士抛戈去,鹤死身亡国亦休。”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浦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