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袁世凯看不上的人,总理段祺瑞却重用了几十年

脑洞大开的历史
05-15 07:30优质原创作者
关注
北洋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奇人:
少年得志,文韬武略;
才华横溢,机敏过人;
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忠诚爱国,护土有功;
心狠手辣,滥杀无辜;
……
这是一个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这是一个直到今天依然让人很难说得清楚的人物,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神话,更有可能是一个噩梦。张少帅视他为一生偶像,称其“上马能杀贼,下马草露布”(意思是文武双全,既可以带兵打仗,也可以治理国家)。“北洋虎”段祺瑞更是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和政治接班人。
他是谁?
皖系的台柱子、小扇子军师徐树铮将军。

徐树铮
1880年11月11日,徐树铮出生在徐州下属的萧县(注意,今天属于安徽)。父亲是一个读书人,母亲则是南宋大将岳飞的后裔,徐树铮就是在这么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了幼年徐树铮很好的榜样,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誉为神童。13岁那年,轻而易举考上秀才,可谓少年得志。
1897年,徐树铮到南京参加乡试,却意外落榜。在南京期间,刚好目睹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给少年的徐树铮极大的震撼和愤怒,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本计划的道路是不是该继续走下去。他认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
读书无用,所以他打算学班超,产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可惜,在他那个饱读诗书的父亲眼里,这是小孩子的幼稚想法,自然不会认同。父亲还是希望他好好读书,争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如果听话,那就不是徐树铮了。他对抗父母,不止一次离家出走。父母用尽了各种办法,包括追到南京去把他抓回来,给他娶个老婆,安他的心。但是,这一切都没用,徐树铮仍割舍不掉军旅情结,而新婚妻子也全力支持他实现自己的梦想。终于,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同意徐树铮离家投军。
徐树铮心高气傲,第一个投奔的就是当时素有贤名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可惜,他运气不好,遇到袁世凯丁忧回家,没找到人。袁世凯不在,考察徐树铮的是另一个人——山东观察使朱钟琪。这位朱大人是个饱学之士,以名士自居,而徐树铮桀骜不驯,两人怎么可能谈到一起。话不投机,徐树铮愤然离去。
就在徐树铮觉得最彷徨、最无助、打算放弃理想回家的时候,遇到了一生的知己、上司、恩人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段祺瑞当即决定聘他为自己的记室。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合作,徐树铮也终于找到了生命里最重要的贵人。

段祺瑞
在段祺瑞资助下,徐树铮于1905年到日本学习军事。他先在振武学校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1910年,学成回国,被分到北洋军第6镇,依然是段祺瑞部下。
随后辛亥革命爆发,段祺瑞追随袁世凯,东征西杀,一路平步青云,历任湖广总督和陆军总长。徐树铮则跟着段祺瑞,也水涨船高,1914年升陆军次长。由于段祺瑞领兵镇压白朗起义,长期不在陆军部,徐树铮以次长身份代总长,实际管理着整个陆军部。此时,他年仅34岁。
袁世凯要搞帝制,这是段祺瑞和徐树铮不能接受的。于是,两人被相继免职。袁世凯一直认为段祺瑞反对帝制是徐树铮在背后撺掇,因此对徐树铮比较忌恨。
据说老袁对徐树铮有这样的评价:“又铮(徐树铮字又铮)其人,亦小有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芝泉(段祺瑞字芝泉)如爱之,不应反以害之。” 一方面,老袁承认徐树铮的才华,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徐树铮的弱点,并指出,段祺瑞对他的爱护可能反而会害了他。不能不承认老袁眼光毒辣,一句话就把徐树铮的优缺点以及和段祺瑞的关系说透了。
老袁死后,段祺瑞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作为国务总理,他根本不把非北洋嫡系出身的大总统黎元洪放在眼里。段祺瑞如此,比老段还嚣张的徐树铮更是如此,简直把黎元洪当一个橡皮图章,任意拿捏。黎元洪气得抱怨道:“现在哪里是责任内阁制,简直是责任秘书长制!”把矛头直接指向时任段祺瑞秘书长的徐树铮。小徐的飞扬跋扈,可见一斑。
1919年,鉴于外蒙古局势非常紧张,外蒙古王公贵族在俄国支持下,企图独立。北京政府任命徐树铮出任西北筹边使,于7月18日颁布西北筹边使官制,并把原来打算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军改为西北边防军,准备武力收复外蒙古。领兵出征的,正是徐树铮,他也迎来了人生的最高峰。

徐树铮戎装
1919年10月,趁着俄国忙于应付各国的干涉,徐树铮指挥一旅孤军挺进外蒙古。11月,徐树铮的军队开抵乌兰巴托,一下子就震慑住了那些企图独立的王公贵族们。他直接对外蒙当局施压,于11月14日晚直赴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住处,出示新拟的8项撤治条件,逼其签字——或者外蒙先提出撤销自治,再商定条件,并警告巴德玛多尔济说:“宽限一日,夜晚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执事虽老,亦当随行!”
徐树铮十分强硬,吓得外蒙古当局不得不妥协,撤销了独立自治的主张。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可惜,半年多以后,随着直皖之间的紧张局势,老段不得不调回徐树铮,导致徐树铮对外蒙的经营戛然而止。一年后,在苏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再次宣布自治。独立建国。
随着段祺瑞和冯国璋、曹锟两代直系领袖交恶,直皖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此时,袁世凯对徐树铮的论断得到了应验。由于徐树铮的跋扈和嚣张,很多人在不愿意得罪段祺瑞的情况下,都把矛头指向段的心腹徐树铮,纷纷打出了“除小人,清君侧”的旗号。这个小人,当然就是徐树铮。
徐树铮也确实做得很过分,先是未经审判,就地处死了北洋元老陆建章,又和杨宇霆联手贪污奉军款项,得罪了张作霖。他的行为和做法,让大多数人都团结在曹锟身边,一起对付皖系,对付段祺瑞。
在这种情况下,果如老袁所说,段祺瑞依然护着自己的心腹徐树铮,不顾手下谏言,不愿意处罚徐树铮以安天下之心,最终直皖大战爆发。深受段祺瑞信任的徐树铮,也没能在战场上为段祺瑞挽回面子。他第一次真正面临战阵,惨败在直系大将吴佩孚手里,皖系政权就此倒台。
倒台后的徐树铮并不安分,东奔西走,积极为段祺瑞再次复出摇旗呐喊。但他不知道,他早已得罪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势力不小。此人受过被徐树铮杀害的北洋元老陆建章的大恩,本身也是直系大将,可以说于公于私都对徐树铮有着刻骨的仇恨。这个人,就是冯大个。
1925年12月30日凌晨2时,廊坊车站,冯大个的部下张之江拦住了徐树铮的专车,将其就地枪杀。段祺瑞闻听这个噩耗,痛不欲生,连连呼叫::“断我股肱!断我股肱!”此后,逢年过节,段祺瑞都会在家庭聚餐的时候,多放上一副碗筷,以祭奠亦子亦友的徐树铮。

徐树铮墓地
徐树铮的一生很复杂。一方面,他忠诚爱国,收复外蒙古,称为民族英雄也不过分。另一方面,他嫉贤妒能,滥杀无辜。可以说,正是因为他飞扬跋扈,才给皖系和段祺瑞处处树敌。最后借用徐树铮自己一首诗中的最后两句,来总结一下这位皖系灵魂小扇子将军:“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对不起,我怎么想起了隋炀帝杨广……
参考资料:
王彦民、朱寒冬:《徐树铮真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历史学者查佳峰
举报/反馈
34
34
不喜欢
车险到期如何续保能省钱又全面?



平安车险广告
丫鬟要嫁人夫人不舍,老爷想出办法:不如给我做妾两全其美!
一朝权臣宇文护,曾杀死过三个皇帝,其生平事迹简介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