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北京城的城门有什么说法?


老北京人说起老北京的城门,会说“内九外七皇城四“”,

那么都是哪些老北京的城门,分为九个内城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安定门、德胜门、崇文门、宣武门、正阳门),七个外城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广安门、永定门),四个皇城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以上的都的文字上的叫法,老北京人对这些城门的叫法是单有一套,所以说老北京文化,只有老北京人知道,外人只是从文字上了解,那些不算是真正的老北京文化。

网络文章流传比较久的一种说法,是九门走九车,九是每个门专供某种车走。东直门走砂石车(或木车),西直门走水车,德胜门和安定门走兵车(安定门还走粪车),崇文门走酒车、宣武门走囚车、阜成门走煤车、朝阳门走粮车、正阳门走龙车。

我们的老北京民俗专家一把驳克枪,分析说,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这些说法。因为哪朝法律也没这规定,哪个走什么车,完全靠自愿和图方便。

具体我们的具体谈一下,网络上的说法根本就不是老北京人说的。

首先,这种说法从对城门的叫法就不是老北京的叫法。

现在说起北京或是北京故宫,经常说的明清两朝,而很少提到元朝。

现实中,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定型,虽明朝进行一些列更名运动,如各大城门都更名了,老北京人对城门还一直沿用元朝的叫法。如阜成门,老北京人叫平则门。朝阳门,老北京人叫齐化门,宣武门,老北京人叫顺承门,这些老北京人的叫法还是元朝时候名称,虽然明朝想降低元朝存在感,但老北京人的称呼则一直沿用元朝叫法。甚至到民国,老北京人还把宣武门叫顺承门,一叫顺嘴,就叫顺治门,这也让民国很不爽。

这些门还有专门的满文写法,我们族胞中都格格专门整理出满文写法,下边就给大家欣赏: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是北京内城的正门,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正阳门前身是元朝的丽正门,位于今人民解放碑北,明永乐十七年(1419)将元大都南垣南移约0.8公里重建,永乐十九年(1421)竣工,仍名丽正门。正统元年(1435)重修城楼,增修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改名“正阳门”。

但老北京人就叫前门。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经历元、明、 清三朝,它位于今崇文门内大街南口处,东距正阳门约3公里。

老北京人就叫哈德门。

宣武门,元称顺承门(讹传顺治门) 明永乐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墙时修建,沿称元“顺承门”之名。正统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工程竣工。

老北京人还是叫顺承门或顺治门。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为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正统四年(1439)建城楼,瓮城东西约68米,南北约62米。

北京德胜门,元为健德门,现在建筑形式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

德胜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东直门,原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补沿用,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改称东直门,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东直门,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

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

老北京人还是按元朝叫法,叫齐化门。

西直门是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元士祖忽必烈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新城时开始建造的,元朝被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至元二十二年完成。明永乐十七年再次修缮后改名西直门,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

阜成门位于西城区中部。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元时名“平则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改名“阜成门”。

老北京人还是按元朝的叫法,叫平则门。

关于这些老北京城门,老北京人还编了很多民谣,如:平则门拉大弓,前面就是朝天宫。因为平则门里头,有东弓箭营、西弓箭营。所以叫平则门拉大弓。关于朝天宫,是明朝建的北京最大的道观,但后被火烧了,也没再建,只留下个地名。德胜门两头缩,德胜门外都是穷人窝。老北京人说,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北贱就指德胜门外。

关于说清朝北京规定九门走九车,就是不同门走不同车,那属于无稽之谈,从无规定。如有规定,一定会立碑告知,如现在有的地方看到的下马石。 什么车走什么门完全靠方便。如玉泉山的水走西直门。过去生产酒,官方督办,所以大清国没假酒。那时大部分酒厂在大兴,走崇文门方便,所以那还设收税点。 正阳门下的门由皇帝专走,也是皇帝去南边方便才走,如去天坛先农坛走正阳门。但如皇帝去圆明园或颐和园,绝对不会走正阳门。

只有出兵,如不急,为图吉利,有说法出德胜回安定。但用兵急,兵贵神速,清军不会迷信这个。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Richard

Richard

擅长 美食•养生 文章的撰写

美好而适当的沉默是智慧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