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朱随笔》作序


老朱的随笔文章真是地地道道的“随笔”,有感即发,一挥而就,从不推敲润色,随便扔在一边,接着去画山水,那是他的“主业”。2006年,在协助老朱筹办他的北京个展时,第一次读到他的十几篇随笔,很惊讶。没想到老朱的人生经历如此崎岖不平,更没想到老朱的文字表达这般生动有趣,便劝他继续写下去,并在适当时候出一本《老朱随笔》,我愿意为他写序。

老朱,本名朱称俊,194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市,现为旅美画家。老朱的水墨功底,美术界有口皆碑。他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探索,在他本人所写的《我的学画生涯》中已有详述。作为外行,我就不再啰嗦。本文只谈我读《老朱随笔》的一点感受。

在华人画家圈里,会写文章的不少,如吴冠中,如范曾,如刘迅。然而,像老朱这样本色、原生态、实话实说、一吐为快的,却不多见。与其探讨《老朱随笔》有多少文学价值,不如琢磨琢磨这些随笔坦露了多少苦辣酸甜、成败得失、爱恨情仇。真善美,真为先。一段真诚的内心独白要胜过一大堆虚伪的华丽辞藻。《老朱随笔》虽略显粗放,但句句是肺腑之言。

老朱擅于丹青,写随笔乃偶尔为之。再加上,“熊瞎子掰苞米”,边写边丢,现在能搜集到的也不过三十几篇。从内容上划分,大致可分四辑:第一辑,艺海行舟;第二辑,美国打拼;第三辑,异域猎奇;第四辑,故园怀旧。在篇目安排上,近作在先,旧作在后,采取一种“逆时光”的排列。

文如其人。《老朱随笔》就像老朱本人一样:豪爽,倔犟,豁达。行文不事雕琢,但有情,有理,字里行间透出来的正气、阳刚之气和悲壮之气都是当今社会所稀缺的。当读到《独闯洛杉矶》、《打工去》、《大闹机场》等篇章时,我很感动。

老朱性格的形成可从《我的童年》找到渊源。老朱说:“贫穷而又自由的童年孕育了我刚烈而又自立的个性,使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处在何等艰难困苦的环境,都能勇敢地面对现状,顽强地拼搏生存,从不向命运低头。”苦难,非吾所欲也。但只要敢于面对,苦难的经历就会转化成弥足珍贵的财富。

无情未必真豪杰。《老朱随笔》流露出来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像深山清泉一样甘甜,像陈年老酒一样醇厚。读《中秋随笔》、《后院》、《孙先生》、《竹笔筒》等篇,深感老朱绝非“粗人”,而是粗中有细、刚中有柔的男子汉。老朱对大自然心有灵犀,情有独钟。在《祖国的大西南》这个系列,他用文字描绘出美丽云南的天然景色和奇特风俗,令人心向往之。

美文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相信率性而为的老朱,肯定会灵感喷涌,妙笔生花,写出更多更美的散文和随笔。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于文涛

于文涛

擅长 文学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