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涛墨香斋悦读笔记之一

   


虽无豪宅,但有书房飘溢墨香;虽无应酬,但有时间浏览杂书。老来读书,不为考试,不为评级,完全出于兴趣;不求系统,不求艰深,真正随心所欲。偶有所得,偶有所悟,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故曰:悦读也。


李银河:《一个无论神者的静修》(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学的女社会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李银河在中国学界有相当的知名度。最近读了她的散文集《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对她的某些观点非常认同,因为我也是“冥顽不化的无神论者”。基督教徒信奉上帝,佛教徒信奉佛祖,穆斯林信奉真主,无神论者信奉什么?无神论者信奉客观规律。无神论者敬畏自然,热爱生命,自信,自立,自律。无神论者不但头脑清醒,慧眼独具,把世间一切(包括生与死)都看的明明白白;而且有一副铁打的神经,能够直面残酷的现实,承受智慧的痛苦。

关于生与死,李银河认为:“从宇宙的角度看,无论是伟人还是一般人,其重要性都是无足轻重的。”看透生死,才能向死而生,更加注重生存质量。所谓“静修”,就是要保持内心平静。相对于浩瀚的宇宙,人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终将“归零”。既然人生如此短暂、稍纵即逝,我们才要格外珍惜生命,活在当下,活出精彩。李银河说:“恋爱、读书、写作,是人生三乐。”恋爱时,人陶醉在激情之中;读书时,人徜徉在智慧之中;写作时,人沉浸在探索之中,偶有斩获,则心花怒放莺歌燕舞天地阴阳大欢乐也。


【澳】彼得·辛格:《动物解放》(中信出版集团)

听过“黑人解放”“妇女解放”等提法,但“动物解放”还是第一次听到。本书有不少新鲜的观点,尽管实践起来有些困难。我赞同: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特别是那些有灵性的非人类动物)是平等的,都是鲜活的生命,不应当有“物种歧视”;对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要立法保护;对于家畜家禽,在宰杀之前,要尽量保障其正常的生存需求,包括:生存空间,觅食,求偶,育幼,嬉戏,等等。人类要将心比心,善待动物,不滥杀动物,不虐待动物,不折磨动物,不娱乐动物。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身。

“食物链”决定,食草动物难免成为食肉动物的口粮,人类的餐桌上似乎也不能清一色的瓜果蔬菜。人,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要让所有的人都成为素食者,目前也办不到。但是,人类一定要有“众生平等”的观念。不要总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就可以为所欲为,视一切非人类动物为“无物”。野生动物完全可以不吃。即使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食用家畜家禽,也要心存感激,尽量减少它们生前的痛苦。有了“动物解放”的换位思考,一个人就会更有爱心,更有人性,更呵护这个星球,更关爱普天下的生灵。

 

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湖南文艺出版社)

余秀华成为“网红”,并非因为她是诗人,中国的诗人犹如过江之鲫;也不因为她是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俯拾皆是;而是因为她的一首惊世骇俗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已出版的余秀华的几本诗集,包括《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我们爱过又忘记》,均未收录这首“荡诗”。余秀华坦言,这首诗是她“顽皮”之作,写完“有一种淡淡的厚颜无耻的感觉”。她说:“一个女人能够主动去追男人,她的生命力一定是蓬勃旺盛的,她在其他方面也会积极主动,这是我喜欢的一种人生态度。”

评论家对余秀华评价很高,说她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说她的诗作“无异于天籁之音”。我认真地读了她的几本诗集,感觉不错:有意境,有激情,有韵味。作为一个“农妇”,她很接地气,所谓“云里写诗,泥里生活”。她的诗没有宏大叙事,大多是身边琐事:婚姻,亲情,农活,家务,田野,树林,月光,梦境……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了诗句。她的诗很质朴,很清爽,很有穿透力。她写的是新体,没有什么格式,任凭想象力自由驰骋。她说:“我的深夜里只有两种声音/冤鬼的嘶吼/余丽华的悲鸣……”

 

2018年9月30日,北京】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5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于文涛

于文涛

擅长 文学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