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采风活动是多年来记者参与较多的项目之一,认真梳理起来,其中不乏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活动至今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例如2005年8月中下旬,记者参与的一次由北京爱车阳光汽车文化俱乐部与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联合组织的大型自驾游车队进行的一次为期五天的 “以走进恐龙之乡,探寻神秘蒙古”为主题的活动。记者随队全程跟踪采访,亲身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千里边关行自驾游。在结束了二连与走出国门到蒙古扎门乌德采风等行程后走进军营去慰问、探望镇守祖国北大门的国门卫士,虽然是千里边关行自驾游车队最后的一个活动日程却尤为难忘。
进入边防公路(摄影:冯赣勇)
记得那是2005年8月20日的一个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北京军区某部边防部队刘少校就同连队的代表驱车一早赶到车队下榻的酒店,车队随同部队两位首长前往距二连市区120多公里外的原北京军区某部边防部队五连。
边防公路入口(摄影:冯赣勇)
由于车队当天所去的边防部队需要走军事禁区的边防公路,所以必须要由军车带队前往。车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二连华蒙大酒店向老国门方向驶去。车队进入军事禁区的关卡后,从老国门前右行向东穿过横贯南北的中蒙边境铁道,进入了漫长的边防公路。
行驶的车队(摄影:冯赣勇)
车队沿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边防公路向东行进,北侧是中蒙边境线上一新一旧的两道连绵不断的铁丝网。铁丝网的北面就是蒙古国。边防公路往南有一片大约几十米宽的空白地带为边境线隔离防护区,防护区也拉着长长的铁丝网。
漫长的边境线(摄影:冯赣勇)
边防军主要沿边境线内的隔离区巡逻,而牧民在边境线放牧必须在隔离区之外。由于边防军一般步行或骑马巡逻,所以这里鲜有车辆通行,根本不用担心有会车的出现。长达数百公里的边防公路虽然是颠簸不平的土路,但沿途的自然风光美景,却多少弥补了车友们在烂路上驾驶的糟糕心绪。
边境线上静悄悄(摄影:冯赣勇)
记者的车子在车队的尾部,每当车队翻山越岭时,处于茫茫草原戈壁中的边防公路上,就会出现由流动的车队形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坡上的哨所(摄影:冯赣勇)
车队沿着长长的边境线行进,不论是途经边防哨所还是遇到巡逻的边防军,战士们都会友好地驻足敬礼,目送车队通过。每当此时,草原上就会响起一片车友们的鸣笛声,虽是无言的交流,却令人心里热乎乎。
边境线留影(摄影:曹群)
在通往军营的途中,车队路经著名的哈达山自然风景区小憩。在草原深处突然出现了一片只有在海岸线之畔才能见到的地貌,奇形怪状的石头错落无序地构成了哈达山的天然景观。车友们不禁为这里独特的景致而拍案叫绝。
战士向车队敬礼(摄影:冯赣勇)
据史料记载,六千五百万年以前二连浩特一带,包括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如今哈达山的地貌就是海洋经地壳巨变后鬼斧神工造就的大自然奇景。
巡逻的战士(摄影:冯赣勇)
站在岩石隆起的最高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尽收眼底,蜿蜒曲折的中蒙边境线,像一条长长的丝带为大自然平添了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边境线上羊群(摄影:冯赣勇)
顺着怪石之中的一线天下到山底,是一条峡谷状的哈达沟。哈达沟据说有长达几公里之遥,沟里有着绿色的植被,虽不很茂盛,但却给这干涸缺水的哈达沟里带来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这里实实在在的天然景观焕发着诱人的魅力。
途经哈达山(摄影:冯赣勇)
车队离开哈达山,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途经边防军某部的一个哨所作短暂停留。车友们与这里的子弟兵亲密接触。记者同不少车友都登上了高高的暸望塔,用望远镜观察了中蒙边境线周边的景象。
怪石林立(摄影:冯赣勇)
经过一百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车队终于在下午时分抵达了北京军区边防部队某部五连。在军营前的广场上,边防连队为来自北京的自驾游车队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
哈达山景观(摄影:冯赣勇)
欢迎仪式上,边防部队的周连长致词说:“今天对我们连队讲,是个喜庆的日子。对于北京的客人来到我们内蒙古的边防连队,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代表了首都人民对我们边防战士的关爱。我代表部队全体官兵,为北京的客人带给我们连队的精神食粮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我们请首都人民放心,我们一定站好岗守好边,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车队途经哨所(摄影:冯赣勇)
接着,爱车俱乐部副秘书长李永成、千里边关行自驾游车队代表等相继发言,为能来到祖国北部边陲探望和慰问守边的解放军官兵,感到非常的荣幸与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之后,爱车俱乐部将从北京带来的价值五千元的图书、音像制品赠送给了战士们。热烈的气氛将欢迎仪式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车友们纷纷拍下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交流场面。
记者在塔台上 (摄影 曹群)
在边防部队五连后面一墙之隔就是著名的查干敖包庙。军营欢迎仪式结束后周连长带车队参观瞻仰了寺庙。这座文物价值很高的庙宇与边防部队五连有着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部队的保护,就没有查干敖包庙的今天。
抵达边防连队(摄影:冯赣勇)
查干敖包庙,原为锡林郭勒草原名刹,庙址在苏尼特左旗查干敖包苏木锡林查干敖包西南恩格尔满达拉。此庙建于第十二甲子木马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清朝乾隆皇帝赐名为福佑寺。查干敖包庙的最初创建者是早于查干葛根的拉布楞寺喇嘛——阿贵葛根鲁布桑诺尔布。他的出生在土默特草原,从小在大召寺(今呼和浩特大召)当沙弥,曾到塔尔寺、拉布楞寺朝见学经。
向战士们赠书(摄影:冯赣勇)
1688年他来到苏尼特草原,在苏尼特左翼旗乌勒敖包山洞讲经论道修行,故得名“山洞活佛”。在当地王公官吏资助下,他从收受施舍布施中,积累相当数目的金钱和牲畜,在1694年于满都呼日勒(查干敖包苏木所在地)修建一座小庙,名叫满都呼诵经庙。1708年,鲁布桑诺尔布赴外蒙古库伦拜会大活佛哲布尊丹巴,表达建庙的意愿,得到赞同,哲布尊丹巴答应无偿供给木料。翌年,鲁布桑诺尔布专程赶赴多伦诺尔、张家口、归绥(今呼和浩特)等地招募工匠,协定运输车辆,开始最初的建筑。
与战士们合影(摄影:冯赣勇)
1714年建成了主庙——大雄宝殿,分两层,方180丈,上盖筒瓦,瓦顶分两节,上为锥形,是蒙藏四合院式寺庙建筑群。1805年修建调阔尔学殿和明安殿。1891年扎木彦理格什德扎木素继活佛之位,他就是近代史上扬名草原的宗教名流——查干葛根。在查干葛根时代,查干敖包庙宗教事业达到最高峰。
参观查干敖包庙(摄影:冯赣勇)
1900年他建造满巴学殿,1912年开始建拉木林殿,重修金寺。1932年5月班禅额尔德尼由“德王”陪同到查干敖包庙下榻讲经,此庙因而名声大振。查干敖包庙的建筑风格属于中原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此庙经5代活佛连续经营,陆续扩展成为拥有11座大殿,下属12个诵金会,14个佛仓的喇嘛黄教大庙,僧徒最多时达1000余名,四时诵经声不断。
敖包庙大殿(摄影:冯赣勇)
查干敖包庙这一宏伟壮观的历史古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庙内珍品被洗劫一空,仅剩古福佑寺。当时,由于边防部队驻扎在这里使其得到了保护。现当年庙内墙上题写的“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一些标语还历历在目。
骡马市场遗址(摄影:冯赣勇)
经过整修后,现已修葺及修复的有福佑寺、西廊配房、东西配殿,有喇嘛35名。现在庙内的水电均由边防部队无偿提供,周连长幽默的说:“现在是前院练兵,后院念经。”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容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政策的一片赤诚之心。
车队回返(摄影:冯赣勇)
五连军营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谓是一处风水宝地。不仅与著名古刹为伴,周边还有中蒙骡马交易市场遗址。别看现在是一片类似新疆高昌故城似的损毁的土墙院落,三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享有盛名热闹非凡的骡马交易市场。
再看一眼草原(摄影:冯赣勇)
当晚,五连官兵们热情地在军营里招待自驾车队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饭桌上的菜肴既有部队自己栽种的各类蔬菜,也有大草原上著名的美食--蒙古族扒羊肉。边防部队五连官兵们的盛情款待令自驾车队的军营之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与此同时,以“走进恐龙之乡,探寻神秘蒙古”为主题的自驾游,以最后一天走进军营活动的圆满成功而完美地结束了全部活动行程。
车队返京(摄影:冯赣勇)
2005年8月21日上午,在警车开道下,二连市有关部门领导一同陪同自驾游车队驶出二连浩特几公里后才分手话别。自驾车队带着二连人民的深情厚意踏上了归途。经过大约长达十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当夜零点前后顺利返回北京,从而圆满完成了五天总计行程近两千公里的边关之行。(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