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垃圾处理轻松碾压欧洲人,如今上海垃圾分类再引全球围观

小眼看世界

全球范围的酷暑之下,

上海官方垃圾分类指南火了,

也“逼疯”了“阿拉上海伲”!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为城镇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

尤其是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

《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

固体***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资料显示:

2017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排名Top10城市:

901.8万吨!是个什么概念?

北京市一年的生活垃圾可以

再盖82个“鸟巢”!

这儿算的可是

世界上最大钢结构工程的

总用钢量!

现代城市的垃圾问题

让我们如此不堪,

那古代呢?

中国古代城市是

怎样处理垃圾秽物的?

早在商周时代,

《韩非子》:“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也就是从商朝起,

城市乱丢垃圾,逮着就是剁手!

后来战国商鞅变法,

出台著名的《秦律》,

对这零容忍也照单全收:

“弃灰于道者刑”!

所以,垃圾分个类算什么,

都是毛毛雨啦!想想战国,

甩手之间,那就是生命危险!

唐朝虽然没有商周辣么狠,

却也是管的很严!

《唐律疏议》明文规定,

随地乱扔垃圾、往窗口向倒污水,

抓住最轻六十大板。

这还不够!连同你的

主管部门领导一起打!!

但要说唐朝最大的进步

还是强大的经济手段!

《太平广记》记载,

典型河东人裴明礼,

此人一辈子精心从事

排泄物等垃圾的回收转卖,

居然积累了百万资产,

一举跨入唐代富人阶层!

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堪称屌丝逆袭的楷模!

发展到宋代以后,

这事可就不止民营企业家在做了!

宋朝官方专设“街道司”,

诸如汴京临安这样的超级城市,

负责清理城市卫生的工人,

更有五百人之多!

宋代的中国城市平民百姓,

也真的是格外地“五讲四美”。

而如此的周到清洁,

也沿用至明清两代。

《清明上河图》局部

“大侠”金庸出名的对明朝没好感,

但在其一部从头到尾

痛贬明王朝的小说里,

却突然结尾处笔锋一转,

意外狠夸了明朝好几句:

“(同时期)伦敦还由于太污秽太不卫生,

爆发了恐怖的大瘟疫。

在万历初年,北京、南京、扬州、杭州

这些就像万历彩瓷那样华美的大城市,

在外国人心目中真像是天堂一样。”

明朝人这无比考究的整洁生活,

就算是武侠小说家

也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

西班牙学者门多萨,曾说:

“他们(明朝人)第一是极其清洁,

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

何为“极其清洁”?

利玛窦逗留苏州时,

感慨苏州城那清澈的河水,

“这里的水是淡水,清澈透明,

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样又咸又涩。”

中国古代城市恪守了数千年的卫生传统,

还有古代史上无比强大的垃圾清洁能力,

在那时,轻松碾压欧洲人!

转眼到了近代,中国却成为

世界的垃圾场,挨骂的背锅侠!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原材料匮乏,

国内的废旧纸张、塑料、金属

不足以供应全国范围内的

扩大再生产使用,

进口洋垃圾成为当时提取制造

新塑料产品的原材料的主要来源。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自1992年起,

中国接收了全球近一半废品,

这使中国***总量增加了10%至13%。

2017年之前的中国,

简直就是全球的垃圾场!

美国每年人均制造的废弃塑料制品,

高达10.9磅,是中国人均的三倍以上。

但是他们都把垃圾运到中国来了,

变成了美国消费,中国处理,

最后还得替污染背锅。

所以,美帝曾说:

我们的环保政策是将垃圾运往中国!

洋垃圾的主要来源:先后分别是

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中东

(图表来源:彭博社)

时至今日,

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已经一年多了,

与时下上海的垃圾分类一样,

说明了生态环境资源

在我国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清洁能源、再生能源利用等

现代化的垃圾处理技术

也正在中国迅速发展!

垃圾分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

它又与垃圾焚烧相辅相成。

作为世界主流的垃圾处理方式,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有效控制了生活垃圾二次污染。

垃圾焚烧发电既产生了"环境效益",

又带来了"能源效益"。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垃圾焚烧处理比例较低,

仅为40%。

2017年各省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数量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2020年的目标为54%。

在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垃圾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下

垃圾焚烧将成为我国垃圾处理的

主流和最佳方式,没有之一。

6月28日,上海生活垃圾末端处置

再度“增能”——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

宣布正式启用。

未来,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一、二期工程一经合体,

每年可完成300万吨的垃圾处理,

相当于国际都市上海全年1/2的

居民垃圾得以处理并利用。

每年通过垃圾焚烧发电,

可实现9亿千瓦时的发电总量,

届时发电量将超过

荷兰AEB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

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 效果图

走进老港二期厂区,

没有漫天的浓烟、扑鼻的臭味、

脏乱的场景,

除了十分现代化的大楼外观,

它内部的样子也完全“颠覆”了人们对

传统垃圾焚烧厂的想象!

在老港二期厂内,

还设置了科普馆、科普走廊、

垃圾分类、娱乐互动设施等,

用多媒体手段详细介绍了

生活垃圾是如何焚烧发电的?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外观

为什么要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

一份垃圾进了焚烧炉后,体积可减为原来1%。

除了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对土壤、水源的长期污染

老港二期中心负责人还透露,

焚烧炉内中心温度最高能达到1400℃左右。

在如此高的温度下,所有的病菌、污染物都会烧结固化,非常安全

“我们对炉渣进行过检测,里面没有重金属析出,

这其实是比较好的建筑材料,

有很好的强度,我们会送去制砖,或者利用到水泥中。”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 科普走廊

不用多想,我们就知道:

中国的垃圾产生量几乎可以问鼎世界首位,

垃圾、污水、废弃老旧厂房...

成为我们最想舍弃的东西!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

不仅解决了“垃圾围城”,还带来了可观的各种效益。

在中国建筑设计的语境下,

一方面,在老港固废基地,

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后工业时代旧工业建筑的

转型再利用的改造设计实践!

另一方面,这座现代化“智慧”建筑

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主题文化、科普教育、互动展示等

功能化、体验化设置和规划动线设计。

垃圾坑观察区图/摄影:裘颖琼

放眼海外。

20世纪70年代,

欧美一些国家带头建起了垃圾发电站,

垃圾焚烧就已经是世界主流垃圾处理方式。

瑞士垃圾焚烧处理比例高达80%,

日本和丹麦分别为73%、70%。

丹麦是世界上最注重环保的国家之一,

全国5%的城市垃圾被填埋,60%被回收再利用,

其余35%则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被转化为电力和热能!

要说起丹麦建筑师,你一定认识他!

没错!他就是领导着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筑事务所

BIG(Bjarke Ingels Group)的创始人:

比亚克·英格尔斯,

全球最火的网红建筑师、备受中国建筑人喜爱的“建筑界大B哥”。

2011年,英格尔斯的老家丹麦哥本哈根市政府计划

在市郊建造一座大型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以处理哥本哈根日益增多的城市生活垃圾。

然而,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选址引起了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

虽然抗议民众都认同它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因为心理上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厌恶和畏惧,

他们很难接受自家附近此类

“不招人待见”的建筑设施的存在!

他们到市政府大厦前示威游行,

誓死捍卫自己的生存环境安全!

双方陷入僵局,工程被迫停顿!

最后,哥本哈根市政府决定:

将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全球公开设计招标。

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顶级设计公司参与了招标,

这里也包括英格尔斯的BIG!

英格尔斯对这个家门口的项目志在必得!

但如果仅仅在原项目的基础上建造一个垃圾场,

这样中标的机会微乎其微!

众多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

一个怎么样的方案,才能脱颖而出?

又到了滑雪的季节,

因为哥本哈根地势平坦、没有大山,

所以同往年一样,这一天,

英格尔斯一家早早出发开车几个小时

赶到邻国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滑雪。

傍晚回到家后,英格尔斯的孩子说

"如果哥本哈根有个滑雪场就好了”

这句话让英格斯脑洞大开!

BIG的设计方案出来了,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举中标!

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屋顶设计有一条长达1500米的雪道,

分为3段3种难度;

整个滑雪场的表面种植有绿色植物,

远看形同一座自然的山体;

这里,你可以乘坐电梯直达不同赛道,

在乘坐过程中,通过透明化的内部设计

你还能看到焚烧厂内垃圾处理的情况。

还有一个会“吐烟圈”的特殊烟囱:

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会吐出一个直径15米的烟圈。

烟圈经过特殊处理,无毒无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希望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人们对碳排放的重视。

除了滑雪道以外,还增加了

攀岩、慢跑、台地运动等好玩的项目

和咖啡厅、儿童游乐场等设施。

总之,英格尔斯把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成了兼具垃圾处理和市民休闲于一体的

城市公共空间!

©Aldo Amoretti

这座世界上最清洁、最环保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

名字叫Amager Bakke,2011年设计,2013年动工,2017年竣工,

耗资6.4亿美元的项目,由BIG设计、ARC(阿梅格尔能源中心)建造。

Amager Bakke取代了哥本哈根市内已经运行40多年的垃圾焚烧厂,

并在当年入选了《时代》杂志评选的“2011年度50大最佳发明”,

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那些城市中长期以来被遗忘、被嫌弃,

为人们所嗤之以鼻、躲之不及的垃圾站、污水厂等工业建筑

正在被大家所接受、甚至参与其中,成为城市居民所喜闻乐见的

都市花园、科普基地,甚至是城市地标建筑!

(文中未注明版权和出处的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必删)

来源:今日头条其他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丽丽

丽丽

擅长 其它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