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1】
华文文学是指华人作家(包括少数非华人作家)使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文学评论与文学史),世界华文文学涵盖中国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两大板块。中国文学的范畴包括中国的大陆、台湾、***、澳门;海外华文文学的范畴主要包括北美、欧洲、东南亚、澳新等地区。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写作不但数量激增,而且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站在全球华人的角度,站在文学的角度,站在审美的角度,海外华文作家的厚重之作令人刮目相看,他们的潜力不可等闲视之。当代世界文学的传世之作很可能出现在海外华文作家之中。
【002】
有人说,海外华文文学在所在国处于边缘,没有进入主流;在母国又被视为旁支,有点“左右不靠”。我不这么认为。华文文学没有必要进入英语文学、法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阿拉伯语文学的主流。有志气有才气的海外华文作家,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左右不靠”为“左右逢源”。我读过一些美国华文作家的作品,同中国大陆作家的作品确实不一样,有一点“怪味豆”的味道。有点“怪味”是件好事,说明作家吸纳了所在国的风味、风情、风格,改变了自己的“原汁原味”。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有几个原因:生存环境改变了,衣食住行的习惯同以前不一样了;政治生态改变了,只要不触犯法律,不必担心“因言获罪”;写作语言变杂了,无意之中变得南腔北调,甚至夹杂了外语词汇;写作风格也更自由了,可以猎奇,可以乱搭,可以随心所欲,酣畅淋漓。总之,不论在选材上,在语言运用上,在写作风格上,都变异了,突破了,升华了。
【003】
海外华文文学,归根结底,应当归属于华文文学体系。尽管多数海外华文作家已经加入所在国国籍,有了身份归属,开始安居乐业。但是,他们的文化基因没有完全改变,也不可能完全改变。他们在写作中所使用的汉字,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没有完全改变。他们同中国大陆仍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文学数据库”中仍保存着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和曹雪芹的密码。比如散文家刘荒田和小说家孟悟,作品不但在北美地区华人圈内畅销,而且在国内读者群中也颇多粉丝。这说明:世界华文文学都拥有共同的“根”,华文读者有审美共同点。“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004】
对海外华文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一定要“一分为二”。一方面,确实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海外华文作家。就我接触知晓的范围,就有北美的黎锦扬、周腓力、哈金、严歌苓、张翎、刘荒田、吕红、岑岚、若敏等大家。另方面,也确实存在为数不少、水平一般的“文学爱好者”。我们当前最急切的任务,不是硬性地拔出几个“大师”,而是营造一方可能出现大师的土壤。
【005】
海外华文文学的选材大致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家本人在所在国的打拼经历与切身感受;第二部分,作家本人***之前在母国经历的回顾、梳理与反思;第三部分,两种经历的交叉与闪回。不管选择什么题材,作家本人的理念与风格必须“出新”。随着国内读者眼界的不断拓宽,他们对海外华文文学题材与技巧的要求也逐渐变得苛刻。类似《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长篇,已经引不起国内读者的兴趣了。我们搞写作的都应记住鲁迅先生这段话:“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义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006】
文学世界是由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读者共同营造的。平心而论,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目前,不要急于形成共识,不要追求舆论一律,要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对一个作家的论定,对一部作品的点评,对一种观点的取舍,均需实践检验。即使对那几位独占鳌头的作家,也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分析他们的作品:哪几部是力作,哪几部是急就章,哪几部是败笔。不要武断地“排名次”,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因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流动的,变化的。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有的越战越勇,有的越走越衰,最后是江郎才尽,偃旗息鼓。
【007】
尽管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较短(只有近、当代史,没有古代史),就涌现出的作家和创作出的作品而言,完全可以编撰一部海外华文文学简史。目前已经出版几部粗略的简史,远远不够。修史是项大工程,是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几代人的锲而不舍和呕心沥血。编撰海外华文文学简史大致从两个方向进行。纵的方面,从早期苦力***的零散之作开始,中经缓慢的外交官与留学生华文文学阶段,再到当下波澜壮阔的新***华文文学鼎盛时期。横的方面,可以侧重四大板块(北美、欧洲、东南亚、澳新),兼顾其他地区。简史包括:断代史,大事记,主要流派,主要社团,代表作家,经典著作。
【008】
海外华文文学的兴衰取决于华裔***在所在国的沉浮。华裔强,则海外华文文学强;华裔衰,则海外华文文学衰。目前的新***正在走强,所以海外华文文学也呈兴旺之态。至于50年之后,100年之后,随着“黄香蕉”一代对汉字的不断陌生,海外华文文学有可能弱化甚至消失。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加强,影响不断扩大,全球出现“汉语热”,不但有华裔***在坚守,而且有一部分非华裔加盟。然而,这些仅仅是推测而已。
【2019年7月3日整理,北京】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