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称俊:山水画也是一种宗教

自古以来,名山必有名寺,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当然不例外。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武当派武术的发源地。唐初即在此建祠。元大德八年(1304)封“武当福地”,从此名声大振。以天柱峰为中心的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山峦清秀,风景幽奇,古建筑众多,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此人间仙境,怎能不吸引善男信女、文人墨客前来朝拜?

当代著名水墨画家朱称俊先生来武当山写生,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兴之所至,挥毫泼墨,创作了一组水墨系列。今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老朱非湖北本地人,缘何为武当山写生存照?盖因老朱和天下仙山“心有灵犀一点通”也。从某种意义上讲,山水画也是一种宗教:敬畏自然如敬畏神灵。老朱的山水画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醒我们同大自然和谐相处,爱山,爱水,爱造物主创造的一切。关于老朱的报道和评价很多,本文侧重叙述他的近况。

六年前,旅美画家朱称俊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老朱画展》。刘大为、邵大箴等几十位画家和评论家出席了开幕式和研讨会,对老朱的水墨画给予很高的评价,首都报纸和美术杂志也报道了这一盛事。作为老朱多年的朋友,我为画展撰写了《前言》。

举办这次画展对老朱有三层含义。第一,那年是老朱60岁生日,这个画展是他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第二,那年是老朱走出国门、扎根海外的第15个年头,这个画展是他在海外15年艺术生涯的一篇小结;第三,这个画展还有更深的含义,是老朱“杀”回国内、再起宏图的一个仪式。

弹指六年过去。老朱来往穿梭于中美之间,全身心地创作,以画言志,以画寄情,以画交友。出国之前,民情淳朴,画界风气也算正派。而今归来,时过境迁,上下左右颇为复杂。一方面,青年画家已成中流砥柱,才气逼人,后生可畏。另方面,书画市场变得很不规范,鱼龙混杂,劣胜优败。经历了欧风美雨,老朱已有了底气,有了视野,有了目标。“成大事者要耐得寂寞,”老朱对我说。

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在海外,确有一大批像老朱这样的画家,为传承中国绘画精髓,上下求索,九死不悔。所以,我们这个民族还是有希望的。

多才多艺,老朱诗书画印俱佳,尤擅山水画。老朱的山,横空出世,历尽沧桑;老朱的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即使作为“配角”的树、石、舟、桥、草舍和人物,也都韵味十足,可圈可点。老朱的山水画,跳动着生命的音符,发散着青春的气息,没有幽怨,没有沮丧,没有颓废,更没有绝望。

性格豪放,老朱经常独自或结伴到野外写生。在国内时,他的足迹踏遍名山,大川,桃源,仙境;到了美国,他的目光搜尽大漠,海滩,峡谷,瀑布。自然景色美不胜收,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会瞬间捕捉山之灵、海之韵、天地之大美。在老朱心目中,大自然是神圣的,永恒的,含而不露的,不怒自威的。老朱认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必须有敬畏之心,不可有轻狂之念。

老朱写意,横涂竖抹,左右铺排,笔墨酣畅,意境高远。这是由老朱性格决定的。不可想象,典型“性情中人”的老朱,会正襟危坐于画案前,一笔一划地勾描着小花小草小虫小鱼。老朱的画是“泼”出来的。

我特别喜欢老朱的巨幅山水长卷《科罗拉多大峡谷》,气势磅礴,力透纸背。老朱题记:“科罗拉多河位美国之中西部,流经群山和峡谷间。其景色雄伟而秀丽,鬼斧神工,极尽造化之美……”这幅长卷是老朱旅美期间的代表作,用水墨的技巧表现异国的景观,用东方的眼睛搜寻西方的诗意,浑然天成,蔚为大观。2006年4月,此长卷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展出,占据了一楼东厅整整一面墙。观者如堵,纷纷邀老朱合影留念。

老朱的四条屏《渔樵耕读》实乃上品:空灵淡雅,超凡脱俗,天人合一,其乐融融。还有《竹林七贤图》,虽是老题材,却翻出新意:千枝修竹,遮天蔽日,一派清凉之气;七位雅士,吟诵唱和,何等慵懒潇洒。类似佳作还有很多,本文不多举例。

古之画者,大致经历这样五个阶段:学,会,精,通,化。“化”是最高阶段,所谓“出神入化”、“从心所欲不逾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画家老朱早已进入“精”、“通”阶段。他曾教过的百余名弟子(包括金发碧眼的洋弟子)也都走完“学”、“会”阶段,开始走向成熟。我本人坚信:在老朱有生之年,他一定能锲而不舍,渐修渐悟,最后达到“化”的境界。

老朱,江苏镇江人也。自幼喜好书画,年既老而不衰。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朱在国内就小有名气,是镇江市中国画院专职画家和镇江市美协秘书长,多次参加联展并获奖。有评论家说,老朱(当时还是小朱)是一个紧紧地把握住自己艺术命运的画家,承继传统,但不作茧自缚;采百家之长,有一己之见;搞创作,不搞制作;当画家,不当画匠。老朱的画,既有南国的情趣,又有北国的气势,还有点西方表现派的意味。1989年,《朱称俊山水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1年,《朱称俊山水画展》在芬兰展出。

正当老朱在国内画界声名鹊起之时,他却毅然选择了去国离乡,到海外拓展。天道酬勤,几经周折,最后在美国洛杉矶定居下来,时已45岁。在国内已是成功者,到了美国却要从零开始,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考虑事业发展。老朱就是老朱,很快调整好心态,融入这个陌生的国度。虽然他没有高学历,又不懂英语,但他在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极强,所谓“给点阳光就灿烂”。

说老实话,美国这方水土不太适合中国水墨画的生长。天知道,老朱是如何在异国大山的缝隙里奇迹般地扎下根,并生发出新枝嫩叶。2004年11月,老朱在洛杉矶首次举办个人画展。他说:“我要用作品说话,让西方对中国书画刮目相看。”2005年8月,老朱和其他14名中美画家在洛杉矶举办联展,并推出《中美名家画集》。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的刘大为先生为画展和画册题词:友谊彩虹连接大洋两岸,丹青水墨凝聚四海一家。

如今老朱的名气可谓大矣。在北京北三环某公寓大楼,老朱建立了自己的临时工作室,深居简出,潜心作画。有媒体前来采访,敬佩老朱,称之“大师”。老朱答曰:“你们缺了一个字,我不是大师,我是大师傅。”

从1989年算起,我和老朱的友情经历23个春秋,涛声依旧,始终如一。今年年初,我在洛杉矶看望女儿,正赶上老朱66岁生日。席间,送上一幅贺老朱六六大顺的诗配画(我和外孙共同创作):“一支狼毫一方印,老朱山水天下闻。奔波半生终不悔,钟馗脾气菩萨心。”这首诗大致概括了老朱的脾气秉性。老朱的脾气大,但绝不会黑白不分,只是眼里揉不进沙子。任何时候都坚持人格第一,尊严第一。对伪君子和真小人,老朱从骨子里蔑视他们。但对需要帮助的朋友甚至陌生人,老朱肯定是古道热肠,全力相助。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于文涛

于文涛

擅长 文学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