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根据环线人口分布数据显示,在北京有超过1000万常住人口生活在五环外。在这些五环外的“常住民”中,很多人每天花费5、6个小时的通勤时长往返市区上下班。媒体曾经高呼:通勤,正在"谋杀"这些北京青年。
根据统计,在北京五环外,有100多万人是这样生活的……
1、单身北漂
北七家 合租单间
每天早上能多睡半个小时就是最大的幸福
今年3月份刚来的北京的张康,目前在三元桥一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为了节约住房成本,张康跟同学合租在昌平北七家附近一个老旧小区里,这是他在反复对比了房租价位与公司距离后做出的最优选择。
早晚近2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已经成为张康生活的常态。每天早上6:30点起床去赶公交,8:50左右勉强赶到公司,这让张康感觉一天的精力都花在路上了,晚上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躺在床上。
其实,张康并不是个例,面对高额的租金,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初期,通常都会选择租金相对较低的五环范围以外地区,以此降低租房成本。
而上班距离远又造成通勤难的现象,年轻人要想找到离公司近且便宜舒适的房子,似乎是一个不能完成的“梦想”,压缩生活质量成为最常规的操作。
![]()
目前张康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转正,转正后能拿到绩效,薪资相对较高一些之后就可以选择让自已更舒适一些的通勤方式——例如,拼车上下班。
事实上,张康的另一个室友肖飞就是这样做的。肖飞比张康早来北京两年,长期的北漂生活令他练就了在有限条件下使自己生活更舒适的技能。
拼车上下班成为肖飞每天早上可以多睡半个小时的秘诀。因为远离市区,北七家附近很多人自发成立一些拼车群,后来有了更便捷的拼车小程序后,拼车通勤更是成为附近居民的首选。
因为不需要等公交,早上可以多睡一些时间,因为不用在公交上挤来挤去,在拼到的车上睡个回笼觉也是常规操作。
在有限的生活条件下简单的拼车选择就可以提升很多人的幸福感,至少对于现在的张康来说,什么时候可以早上可以多睡半个小时就是能追求到的最大幸福了。
![]()
2
本地土著
密云某村 自家住房
就这样吧,那么多人都在奔波
今年26岁的阿波是北京本地人,介绍自己时总是把“大密云”挂在嘴边,“我家就在密云小村村里,一般把去市区叫做进城去北京,我大概算是个假的北京人。”
“其实生活在郊区挺好的,比如环境啊、空气啊都比较棒。”虽然略显偏僻一些,但阿波很喜欢他的家乡,“我觉得我们村挺好,以后回来养老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毕业那年,在密云本地工作还是在北京市区工作的选择面前,阿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也不是没有想过在家找个活,但实在太偏了,基本上找不到什么像样工作,工资也低到令人发指。”
![]()
刚毕业那会阿波每天早出晚归,早上乘天蒙蒙亮的第一班车去上班,晚上回家时已经披星戴月。后来他又开始尝试开车上下班,不出三天,高额的油钱就令他抛弃了这个做法。
就在他打算咬牙在市区租房子的时候,村里的其他年轻人问他是否愿意一起拼车上下班,大家平摊油钱。就这样,阿波开始了和其他人一起拼车通勤的生活,这一拼就是4年。
事实上,不止是密云,对延庆、怀柔、平谷等很多远郊地区的北京本地人来说,在自家居住,在城区上班,来回拼车通勤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
他们不像北漂一样居无定所可以按自己的生活条件选择租房地点,已然固定的家就在那里,围绕着家乡,围绕着家人,这群特殊的“漂们”为了梦想,因为自己的选择每天负重前行。
“其实也挺好的,大家聊聊生活、工作,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家的路上也不会无聊。”对于拼车上下班,阿波觉得挺满意“已经不错了,不用租房,省了很大一笔钱,毕竟大家都在为了生活奔波。”
![]()
3
新晋宝妈
燕郊某小区 积极还房贷中
我就想早点回家陪孩子
燕郊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是河北距离北京市一个最近的地方,超过平谷延庆到市中心的距离。这个小小的城镇,居住着近30万“京漂”。
云姐就是其中之一,三年前,她和爱情长跑五年的丈夫步入婚姻殿堂,考虑到两人都在北京工作,再三犹豫后,他们决定把家安到燕郊。
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本来觉得双城生活来回奔波可以忍受的云姐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每天早上5:30起床到燕京航城北门外的公交车站排队进京,下完公车还要换乘地铁,在挤上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公司。
有了儿子之后,这段距离在感官中被愈发拉长了,大概母亲的心态都是相似的,恨不得一下班就赶紧回家陪伴孩子,花费这么长时间的通勤令云姐异常烦躁。
![]()
好在后来,在朋友介绍下,云姐与几个同在附近上班的宝妈成为“拼友”,大家每天一起拼车上下班,既节省了来回等公交和换乘的时间,又减少了乘坐快车产生的高额费用。
“我们大家的目的都一样:能早点回家陪伴孩子。”有了共同的初衷,她们之间很容易找到话题,每天通勤路中聊聊生活和孩子,也少了很多枯燥,多了些许欢乐。
对于大部分的“双城人”来说,北京代表了梦想,燕郊代表了家与生活。只要回到燕郊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烟火气,可以暂时忘却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努力。
![]()
4
某公司高管
海淀某小区 要求安全至上
我没什么大要求,就想有个可以说话的伴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拼车用户都只是为了省钱省时间,王宇就是个例外,他早年只身来到北京打拼,目前已有近20年。
身为一家的顶梁柱,表面上事业有成,生活富足,然而,还是要为了孩子的学业与未来操心,为了公司的发展忧虑。
上下班路上的闲暇时光成为王宇难得的轻松时刻,与同行拼友侃大山、胡天海地的随意闲聊成为了他放松心情的解压口。
关上车门就是一处桃花源,有知己,有朋友;打开车门就是现实世界,有孩子的补习班、爸妈的赡养费、老婆的神仙水、家里的柴米油盐......
![]()
对王宇来说,有保险的拼车平台是他首选的目标,“拼到几个人无所谓,反正我每天都要走这条路上下班,有个伴可以说话,有个保险条款可以保障双方利益,万一遇到点事别扯皮就足够了。”
其实,有王宇这个想法的人群并不在少数。对他们来说,拼车更像是一个放松自我,认识朋友的途径。万一在拼车途中遇到事故,后续解决起来会牵扯很多,这也成为了阻碍他们成为拼车车主的理由。
更何况,按照《北京市合乘合拼指导意见》的要求,在拼车群拼车是不符合相关政策的,因为车辆没有认证、没有交保险、没有拼车协议,也就是说,那样的拼车等同于黑车非法运营。
不过好在,越来越多合法安全的拼车平台逐渐取代了没有保障的私人拼车群,“约定俗成”的规则被合法合理的平台所取代,拼车也逐渐变得更加安全有秩序。
![]()
在北京这个魔幻的都市里,
这几位拼友不过沧海一粟,
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缩影。
谈不上一贫如洗,却也没有万贯家财,
谈不上命运多舛,却各有各的烦恼心酸,
大家都只是在努力地生活,
也许这就是生命本身的样子,
平淡,自然,努力,蓬勃向上。
![]()
每个匆匆而行的人
也许心中都有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如果你愿意分享你的故事,
欢迎在文章评论区留言,
只要你愿意讲,
我们便愿意倾听!
来源:今日头条其他 原作者:深度微观系列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