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5
来源
1
隔一段时间,
中国男人就会成为舆论场的靶子。
捧个保温杯——就是老男人;
戴个手串——油腻中年;
小伙子长得漂亮——娘炮;
…………
最近,那些下班之后,
会在车库里独自坐上半个小时的男人,
则被贴上了“矫情”的标签。
不是有人发文说:
中国女人越来越独立,
男人们还在矫情什么?
这是矫情么?我不知道。
我只是诧异这种强盗逻辑——
难道男人要坚强,要阳刚,
所以就不能表达甚至表现出自己低落颓丧的一面了么?
《这个杀手不太冷》有这么一段对白:
小女孩问:生活是否永远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杀手:永远如此!
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莱昂冷酷的语调,
是他遮住一切表情的墨镜。
他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而他的悲伤,都躲在了墨镜背后。
2
成年人的世界有多么不容易?
来看一个故事。
在我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比较差,
每天晚上自习完我爸会到学校接我,
老师就会跟他抱怨我又拖了全班的后腿,
我爸唯有惭笑,也不说我什么。
到家后,我爸总会让我先上楼,
他则要在车里坐到10点多才上来,
我就在想,
我爸是不是一个人偷偷在车里难过。
后来我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理想高中,
我才偷偷问他为什么每次那么晚才上楼。
我爸悠悠说道:
电台的相声节目太好笑了,
每次10点多结束。
这个故事里,
有男孩成长过程中达到外界期望的不易,
有为人父之后孩子成长等琐事的不易,
最不易的,是爸爸故作轻松的不易。
如同莱昂遮住一切表情的墨镜,
他明了生活的种种不易,
却也懂得,对于男人来说,
有些责任只能自己扛,
有些压力只能不动声色地自我释放。
3
近日重看《多情剑客无情剑》,
看到三十九回中阿飞数梅花的片段,
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如果那时候有车库,阿飞许是也会喜欢上静静待在车库半小时。
来看下这个片段:
他(李寻欢)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
忽然抬头笑道:
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
阿飞道:嗯。
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
阿飞道:十七朵。
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已冻结。
因为他数过梅花。
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
那是多么寂寞。
你能说阿飞数梅花矫情么?
无他,这都是为自己积累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出口而已。
但是男人毕竟从小被教育要坚强,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各种面对压力的错误方式。
●有烧熟鸭子型:
否认自己有压力,假装不存在压力。
●有狡兔三窟型:
把产生压力的原因,都归结于他人。
●有孔雀屁股型:
正面风轻云淡,背面则是惊涛骇浪。
4
找到情绪出口很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成为一个情绪发泄机。
同事给我抱怨过她的一段塑料姐妹情。
之前,她和闺蜜好得像是一个人,
却在这个闺蜜婚后日行渐远。
原来,这位闺蜜在婚后,
只要碰面或打电话,就会给她各种吐槽,
老公哪里不好,孩子有多难带,
婆婆哪里不好…………
她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不想成为她(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听完这句话之后,
我没有感慨她们的塑料姐妹情,
反而警醒了我作为男人处理压力的方式:
最错误的方式,
就是成为压力锅型男人——
表面看起来坚强、刚毅、耐压,
可遇到不顺心的事,
会把未经消化的压力转化为如潮的负面情绪带回家。
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没错,
可不管大事小情,
只是满腹牢骚,喋喋不休,
这种压力锅型男人,
其实就是埋在家里的定时炸弹。
5
很喜欢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的一句名言:在任何极端的环境里,
人们总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
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这句感悟,源自他的切身经历。
关进纳粹集中营,已经意味着九死一生。
但很多人并不是被折磨而死,
反而是抑郁而死,
他们从“为什么是我”的愤怒和恐惧,
逐渐变成“这就是命”的消极接受,
积累下大量的负面情绪,
最终精神崩溃,没有熬到胜利的到来。
可弗兰克看到,
还有另一些人非但活了下来,
而且变得更坚强。
他们居然每天用玻璃片把胡子刮干净,
高贵地面对苦难。
如今,尽管生死的压力离我们已经很远,
现代男人因为肩负的角色很多,
担负的责任也更多,
承受的压力却不遑多让。
也正因如此,
我们才应读懂弗兰克的那句话:
对待压力的态度,
决定了一个人到达的高度,
而男人的最高修养,是不把压力带回家。
6
如何纾解压力?
去年,发呆成了一个热词,
因为国家卫计委为大家推荐了一个很萌的解压方式:
每天发呆5分钟。
方式很萌,却是有着权威研究的支撑——
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人在发呆时,α脑电波会加强,
这种特殊脑电波位于大脑最外层皮质,
可抑制信息超载,
让人的注意力和意念更集中,
缓解焦虑不安等情绪,减轻压力。
是什么意思呢?
设想一个场景,你在车库里发呆,
然后有人问你,你在干嘛?
这时候你最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我在等时间。
信息过载的时代,压力如影随形,
你花一辈子时间赶时间,
难道不需要找个时间等下时间么?
其实,这就是一个放空自己的状态,让自己从一个时空短暂跳跃到另外一个时空。
你可以选择发呆,
也可以选择看一场电影,
在手机上读一本电子书,
当然,也可以选择去打上一盘游戏。
7
如何纾解压力?
不妨每天给老婆请半个小时的假。
拾遗后台有读者“妞的黑”的留言,
给大家参考一下。
昨晚给老婆请了假,
和表弟还有网吧一个朋友,
拉着2个客户打五黑,
全程高能,声嘶力竭,
什么是团队,游戏可以输,团战必须赢,
团战可以输,气势不能输,
一吼带4人,一边吼,
一边打,连跪三把,
比以前赢了都开心,为什么,
我们够浪……
我们如胜者般开心,
输了游戏,赢了生活,
接下来,又要苦逼地在家闷声打游戏了,
有了孩子,有了家人,
不能吵着他们了。
诚如留言这篇文章的标题《没有浪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男人并非所有的时间,
都只能用来满足他人,
也应该有一点时间,
满足一下自己的小放纵。
漫漫人生路,
是什么让你赢得人生的幸福?
不正是生活里这些偶尔浪荡的小快乐么?
8
还看过另外一个网友“负二”讲的爸爸打游戏的故事。
这个爸爸是他表哥,有一个15岁的儿子,
每天,他都会开车接儿子回家,
然后,让儿子上楼后,
也会独自在车里待上一会。
直到一天停车后,儿子没有下车,
陪老爸在车里坐了5分钟,
最后说了一句:爸,你累了吧。
这个老爸,哭了。
故事到这里当然没有完,
后面才精彩——
老爸学会了打游戏,
自己打,和儿子打,打得不亦乐乎。
这是什么?
这是对压力不动声色地反叛,
你可以有些俗套的小爱好,
然后得到一些俗套的小乐趣——
熬夜看一场第二天就知道结果的球赛,
戴上耳机把声音开最大假装在听演唱会,
…………
当然,也可以简单到是在忙碌一天后,
下班回到家中的车库的半小时内,
拿起手机,打几盘游戏,刷一会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