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张京成的山水画作,感到有内涵,很耐看。气场强烈,扑面而来;韵味十足,跃然纸上。我用四个字来概括京成的山水画:气韵生动。不能小瞧这四个字。天下善丹青者犹如过江之鲫,能达此境界者则为数不多。气韵生动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扩而言之,气韵生动也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清代画家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
京成笔下的山水,不是写实的风景,而是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之后孕育出来的山水,充分体现其独有的审美理念,是他本人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升华与结晶。
观京成之山水画:巍巍群山虎踞画面,滔滔江水龙行其中,更有杂樹、野花、茅舍、石阶、拱桥、扁舟点缀,大气不失细微,雄浑兼具妩媚。以“黑白灰”为基调,辅以淡彩,恰似略施粉黛之天生丽质,好生养眼。
世间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和捕捉美的慧眼。泼墨之余,京成喜欢“游山玩水”,既到游客趋之若鹜的名山大川,也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世外桃源。
京成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你可以聆听到它的呼吸,触摸到它的脉搏,体察到它“朝晖夕阴”的不同景色以及“融怡、蓊郁、疏薄、暗淡”的四季变化。
“我经常对着大山、瀑布、甚至一片树叶沉思,别人以为我在发呆,岂不知我在摄取灵感和美,”京成说。
正因为灵感和美来自真山实水,京成的山水画才充满鲜活之气、阳刚之气、浩然之气。再看***诸多闭门造车之作,画里画外发散出一股俗气、匠气、铜臭气,观者无不掩鼻而过。
京成说:“我们搞艺术的一定要求真务实,做人不可妄自尊大,落笔不可信马由缰。”
京成算不上“多产”画家,但他的每幅作品都很上档次,在各类画展中屡获大奖。他不仅擅于气势磅礴的长卷,而且精于墨韵酣畅的册页。无论尺幅大小,他都将气韵发挥到极致。欲达此境界,仅仅懂点“起承转合”和“皴擦勾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渐修顿悟,厚积薄发。
现任洛杉矶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张京成还有其它一大堆头衔,但他最珍惜的头衔是“画家”。他家所有的房间都摆着笔墨纸砚,四壁挂满大小画作。他不但从事美术创作,还从事美术教育,弟子中有所建树者颇多。
京成对以杨建立为院长的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很有感情,有事没事总到书画院去坐一坐。他认为,书画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一切有志于推动“北美画派”崛起的书画家都可在此找到同道和诤友。尽管书画院目前还谈不上“高手如林”,绝大多数作品也只能“各领***三五年”。然而,正是这些“速朽之作”,才“化作春泥更护花”,催生出真正的“不朽之作”。
京成为人谦和,做事低调,念念不忘恩师李苦禅和周思聪的教诲。对刘大为、丁绍光等画苑高手,他总是见贤思齐,赞不绝口。丁绍光曾建议京成将八大山人的画作和画论置之枕边,随时翻阅研读,探究其中“密码”,积以时日,画技必精。
“高手就是高手。把丁绍光的真品同成堆的赝品摆在一起,黄钟瓦釜,立见高下,”张京成充满激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