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工匠老詹系列《选择的三重境界》

前   言

    詹国枢同志的文章总是那么通俗易懂,从《经济日报》的一名普通记者做起,到最后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他积累了太多太多的经验,值得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特别是年轻刚入行的记者朋友们好好拜读......


   最近几天,发了几篇关于选择的文章,引起网友兴趣,有首肯的、点赞的,也有觉得不过瘾,希望老詹老骥伏枥不要休息,继续写下去的。

 

喂老詹!中午,干脆您老人家就甭睡午觉啦,再弄一篇,把选择给彻彻底底说清楚了,免得懵懵懂懂又一年,老是不断犯错误,而且,还是低级错误!

 

这个要求,并不算高!于是,老詹三个中午没有睡觉,九个小时连轴转动,二十七根想像中的胡须被稔断,终于,想到一个题目:


选择的三重境界。

 

哪三重境界呢?一、晓得选择。二、善于选择。三、坚持选择。

 

那,咱就从头说起?

 

一、晓得选择

 

晓得选择,是选择的第一重境界。

 

有人听了,鼻子里哼一声,切!晓得选择?但凡一人,只要智商健全,脑子没有毛病,都会晓得选择呀!这还用得着您老人家来这里教,还作为“第一重境界”?

 

我说对嘛,这位老弟!你说你晓得选择,那么我来问你,你是记者是吧?过几天就是双十一了,头儿要你写一稿子,为这难得一遇的电商狂欢节作一铺垫。你心想,切,不就一小稿吗?难得了我!于是,随便找几个要好的哥们姐们,吃饭时问问,双十一那天打算买点什么呀?然后,又去随便找两家电商,电话里问问,你们为双十一准备了什么呀?

 

这不全齐活了吗?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漏,漏!我说,不对,当然不对!

 

为什么呢?我且问你,写稿之前,难道你就没有想过,这篇文章,应该选择什么主题,才能写出特点,写出趣味,写得有点意思?

 

难道你就没有想过,要更好地表达主题,应该选择哪些人物,作为采访对象?

 

难道你就没有想过,采访归来,应该选择什么角度,选择什么结构,选择哪些素材,才能写出最精彩的文章?

 

好嘛,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你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你还说你晓得选择?你晓得个P呀!你脑子里根本就没有选择意识,不晓得主动选择,还能写出好文章来?切!

 

不晓得选择,不需要选择,这现象在咱们周围确实很多。为安慰你,我举出更多例子,你看现如今那些传统媒体,什么报纸呀电台呀电视台呀什么的,每天都报道些什么呀!他们报的那些东西,认真作过选择吗?认真想过,他们的受众会愿意看吗?

 

管球它这稿那稿的,管球他爱看不看的,差不多堆上去不就成了嘛!

 

读者不爱看,听众不愿听,观众不喜欢看——这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传统媒体竞争不过新媒体——这也非常非常正常了。

 

好,不说别人,说说自己。

 

在经济日报当记者大约三四年以后吧,我就想,小詹哪小詹,你就这么来了什么写什么,派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你就不能认真想想,给自己定个位,有意识地立志做个什么样的记者吗?

 

琢磨良久,终于给自己写作风格定位,8个字:通俗易懂,举重若轻。

 

几十年下来,老詹写每一篇文章,总是朝着这个8个字去努力。诶,您还别说,写着写着,真有点通俗易懂,举重若轻的味道了!

 

全拜晓得选择之赐呀。

 

如果不晓得选择,浑浑噩噩,稀里糊涂,走哪算哪,肯定,这辈子也就这么着了。

 

那,老詹,你写的文章,还会有人看,还会有人点赞吗?

 

P呀!

 

二、善于选择

 

选择的第二重境界是,善于选择。

 

善于选择,有什么方法吗?


方法比较简单,只需三步。

 

第一步,认准目标。

 

选择之前,你得搞清楚,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一步非常重要。有时往往就在这一环节没有认真思考,所以,大方向错了,劲使得越大,结果越是离谱。

 

比如,写某篇文章之前,你得明确,你这文章,到底是写给哪些人看的?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

 

就说这篇《选择的三重境界》吧,我的目标,就是写给愿意选择却又不大懂得如何选择的读者朋友看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够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去选择。

 

第二步,梳理方法。

 

达到目标,有若干方法,不妨罗列出来。

 

仍以此文为例,要让读者喜欢看,有三种方法。

 

其一,故事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人们明白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选择。

 

其二,问答式,提若干问题,逐一回答。

 

其三,论文式,从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详细论述。

 

第三步,选择方法

 

三种方法都梳理出来了,那就作选择吧。

 

讲故事的方法说道理,当然最好不过。然而遗憾的是,老詹手中,尚未掌握那么丰富足以说明问题的生动故事。虽然,我也可以花些功夫再去搜集,但这功夫花得可就真有些大了。一篇小小的公号文章,不值当这样干。老詹这把年纪了,也没有必要这样干。

 

咋办呢?只好用问答式的方法来写啰。实在要举例子,只好说说自己。

 

这,就是老詹的选择。

 

不是最佳选择,算是次最佳选择吧。

 

说到善于选择,时下那么多的自媒体,公众号,办不办得好,粉丝多不多,与善不善于选择,关系非常非常大。

 

学习小组——选择目标是关心中国时事政治、关心总书记点点滴滴各种言行动态的读者。因此,写的全是与习大大工作生活相关的各种事情,各种讲话,各种文章。

 

咪蒙——选择目标是80后、90后、00后的小年轻们。因此,写的全是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喜怒哀乐鸡毛蒜皮半搞得懂半搞不懂的那些个球事。

 

那本羊脂球——选择目标是机关公务员们,乃至其标志性口号就是:在这里,读懂体制内。因此,写的全是当今公务员们感兴趣和各种故事和话题。

 

前些日子,老詹也开了一公众号,取名《老詹聊发少年狂》,目标到底是什么?至今没有弄清楚。

 

所以,一直不温不火,就这么勉强维持。

 

教别人如何善于选择,自己却并不善于选择。

 

够幽默的吧?

 

三、坚持选择

 

坚持选择,是选择的第三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说到这里,有人又会质疑了,切,坚持选择?这也算一重境界?坚持就坚持呗,有啥好说的!

 

是的,坚持就坚持呗,确实没啥好说的!

 

然而,生活中不少选择失败的人,恰恰正是在“坚持”二字上不能坚持而功亏一篑的!

 

因为,选择虽然已经做出来了,但在实践过程中你会发现,结果往往并非如当初所想,不但效果不见得好,而且会遇到当初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和挫折!

 

此时,你心里就会犯嘀咕了,

 

嗯,是不是当初选择错了?

 

需不需要重新作出选择呢?

 

这样坚持下去,会不会把事情弄糟,最终愈发不可收拾呢?

 

这是经常碰到的情况。


齐白石不坚持选择,就不会由木匠转变成为艺术巨匠。


朗朗不坚持选择,就不会从小屁孩逆袭成为钢琴王子。


中国这么些年不坚持市场化选择,就不会有GDP世界第二大国,什么时候想打退堂鼓,什么时候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不说别人了,还说自己吧。当初,老詹分配到经济日报,我的选择就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写作。不搞小动作,不入小圈子。不巴结领导,不拢络人心。只凭自己真本事吃饭。

 

这是老詹为人做事的底线和初衷,郑重其事的人生选择。

 

然而,到后来,一次又一次看到与此完全不相符的种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在原本以为会降临自己头上的机遇面前失之交臂,再失之交臂。

 

也曾动摇,心想,老詹呀,你难道不可以灵活一点,不要那么死板,不要那么僵化,不要整天老是琢磨你那些个文章好吗?也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表现”吧,也向群众认真“靠拢靠拢”吧!这样,领导赏识,群众买帐,你不就可以获取更多更实惠的利益了你难道不明白吗真是!

 

嗯,不行,俺不会!真要那样,甭说做起来有多别扭,而且那也不是我老詹了呀!

 

就这么着,不改初衷,坚持选择。

 

就这么着,老詹过得倒也踏实,轻松,而且,平静,幸福。

 

没什么纠结,没太多痛苦,更没有因为比来比去人格分裂而半夜半夜地睡不着觉,黑灯瞎火地坐起来,前思后想,长吁短叹。

 

坚持当初的选择吧,老詹,你没有错!

 

是的,还真没有错。

 

嘿嘿!(作者:詹国枢)

来源:码字工匠老詹 原作者:詹国枢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CNR赣勇

CNR赣勇

擅长 旅游 文章的撰写

男,中共党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记者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