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还讨论刘强东命运如何时,马云却挥一挥衣袖,跟我们提前告别了,
他主动宣布:将在明年辞去董事局主席职位,投身教育事业!
看看下面这些APP:
淘宝、天猫、支付宝,还有优酷、高德地图……是不是都是你常用的,而这些App全是阿里巴巴的!
马云已建立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商业生态,通过线上收购,涵盖了互联网上,所有主流的商业模式,包括电商、游戏、搜索、社交……
还进入了娱乐、体育、医疗等领域。
马云的出现,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天翻地覆,他自己获得的成就也是数不胜数:
2000年,被评为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
2008,获日本第十届企业家大奖,这也是该奖项首次授予外国人;
2015,荣登中国首富之位;
2018,被英国民意调查机构YouGov,评为世界最受尊敬的男士之一!
李嘉诚干到90岁才退休,然而本可以更辉煌,才刚满54岁的马云,究竟为何这么早就在此时退位了呢?
其实,他是在害怕它……
1964年,马云生于浙江杭州,这是一个普通家庭。身材瘦小的他打小爱好打架,缝过13针,挨过好几次处分。
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不好,母亲对他都感到绝望了,可父亲却坚定地说:那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他数学成绩差到极点,却对英语有些感兴趣,一天父亲忍不住骂了他几句,他就故意用父亲听不懂的英语还口,没想到父亲非但不生气,反而大喜: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
从此,他就天天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外国人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也越来越带劲了。
也正是因为学习英语,让他遇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1980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一支由,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组织的代表团,其中有一位刚刚退休,名叫肯•莫利的电气工程师,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来到杭州。晚上,他和家人在西湖边游逛时,一个中国男孩突然走上前来,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说想跟他们交谈,锻炼一下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这个男孩不是别人,正是少年马云。他们彼此都没有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相遇,却在未来开启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友谊。
16岁的马云和肯•莫利儿子戴维•莫利摄于西湖边
在肯的眼里,这个骑着自行车,到处主动和外国游客招呼,以此来练习自己笨拙口语的少年,是热情、独特而上进的,因此肯也十分愿意和他交朋友。
中国之行结束后,肯一家回到了澳大利亚,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断了联系,他和肯的儿子戴维成了笔友,他也经常和肯通信,并称肯为"father"。每次肯给他回信时,还会细心地纠正他英语上的错误。
马云小时候写给戴维的一封信,这样的通信持续了五年之久,五年后,马云已经21岁了,他经过千辛万苦,才终于考入杭州师范大学。
就在这年暑假,肯突然向他发出邀请:年轻人,到澳大利亚来看看吧。
出国?这对马云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在肯的鼓励下,他还是勇敢地办起了签证。
为了促成他的这次旅行,肯特地去了纽卡斯尔市政府,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说明情况,为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然而事与愿违,当时赴澳签证只发给政府公务、探亲或留学等用途,他竟然连续7次签证全都被拒绝。
为了办签证,他已经穷困潦倒,在北京一个地下室住了一周,身上带的钱接近花完,绝望的他最后一次来到大使馆,看见一个老外就直接跑了上去:我已经被拒签了7次,等了一周。我已经没有钱只得回去,但至少得让我知道为什么被拒绝。接着,他和这个外国人,说起了他跟肯之间的故事,他说他没有钱,在澳大利亚也没有亲戚朋友,仅仅是因为相信这个缘份,才想去澳大利亚看看。
一番真挚能够打动人心,这个外国人思考了一会后,对他说:你真的想要这个签证吗?我5分钟后给你。
他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签证,坐上了去往澳大利亚的飞机。他随身只带了100美金,可这100美元,是他从全家,所有亲戚那里才好不容易凑到的。
到达澳大利亚后,肯一家热情地招待了他,带他近距离感受当地风土人情,让他体验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肯和戴维带马云一起去了悉尼的塔龙加动物园
斯蒂芬•莫利、马云、莫利家的一个亲戚
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旅行,
这场旅行也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说:在纽卡斯尔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
我出生在中国,100%是中国制造,也从未离开过中国。但来澳大利亚改变了太多过去的认知,我开始觉得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
在那接下来的10年,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从澳大利亚归国后,他感觉整个人都变了,可他的经济压力却丝毫没有减轻,肯得知他的大学生活很艰难后,再次对他施以援手。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己也并不富裕的肯,总共给他寄了两百多澳元,帮助他度过难关。他感慨道:肯为我所有的付出,已经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
马云和肯在杭州
这场忘年之交持续了整整24年,这是一场超越时间,超越年龄的伟大友谊,感天动地,可如此美丽的友谊,却阻止不了死神残酷的脚步……
2004年,肯•莫利永远告别这个世界,享年78岁……
曾经的少年马云,也已经40岁,成为了稳重成熟的男人,
得知肯去世的消息后,他悲痛不已,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伤中。
在他家里和办公室里,他一直留有一个位置,放着他与肯家人的合影。
2017年2月3日,他再次来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这是肯的家乡。
他对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说,因为肯,澳洲之行是一次感恩之行。
肯没有上过大学,生前却经常跟他提起大学,为了报答肯,他通过马云公益基金会,在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
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
而奖学金的名字,叫做:
Ma-Morley(马&莫利)
他说:我一直希望有一天,
可以成为像肯那样的人,
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
他希望这个奖学金让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学与自己的国家,就像少年时的他一样,去世界各地看看,并通过这些经历,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马云完美诠释了这一句话,看到这里,我们才终于发现,
原来神一般改变中国,乃至改变世界的马云,其实也只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当1995年,他作为高速公路项目翻译赴美谈判,跟对方发生争执,遭到对方持枪绑架时,他只是个力量不够强大的凡人。
逃脱后,心有余悸的他,去赌城赢了600美金,才终于抛却阴影,开开心心地回国。
当创业初期,他去跟金山公司老总雷军谈判,雷军立刻毫不留情地拒绝他,还跟周围人说:“这个人獐头鼠目,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过传销?怎么看都像是骗子”时,他也只是个不被认可的凡人。
而当他走上人生巅峰,功成名就,拥有数不尽的财富时,我们却看到,他被曝去拜访气功大师王林的新闻,大众都觉得王林是江湖骗子,对他很失望,而他公开回应:“谁都有好奇心”。信或不信,谁都不该去指责别人,
和我们一样,他其实也只是个会累会疲惫,需要精神寄托的凡人。
有位跟在他身边的人透露,
他每年都会去四川道观“闭口禅”,待在那里,整整一个月都不说话。
他原本的职业是老师,所以现在他回归普通老师的身份,令人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只是个凡人,一个不想在公司度过一生的凡人。
马云的新名片
2013年,在接受,《时尚先生·ESQUIRE》时,他就曾说:“十年前我很关心全世界,结果我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五年前我很关心中国的命运,我也过得很艰难;三年前我开始只关心公司,我的日子开始好起来。
现在我只关心自己,越来越好,每个人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这世界就会好起来。”
有人说他退位是要成为传奇,也有人说他退位,是嗅到了刘强东案的危险气息,其实都不是,今天的退位,他早从10年前就已经开始计划了。
他退位的真正原因是:害怕!
长相不好、考不上大学,他没害怕,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美遭到绑架、创业路上被骂骗子,他也没害怕,最后拼成了中国首富。
而他真正害怕的,是丢失初心,丢失自己!
所以,在顶峰俯瞰过了风景,
现在54岁的他,要准备下山做最热爱的事业了,曾豪言改变世界的他终于明白:
幼年时,我想改变全世界,
但等我到了青年,我觉得不切实际。
于是我想改变身边的人,
然后我壮年了,发觉改变身边的人也很难,于是就想改变我的亲人。
现在我认识到改变谁都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便改变了亲人、改变了身边的人,就改变了全世界。”
那就让我们尊重他的决定:
再见了!企业家马云!
祝福你!更欢迎你!
教书育人的马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