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京城——杨梅竹斜街

      杨梅竹斜街距前门大街不远,是联接大栅栏和琉璃厂的一条胡同。乍看它与京城其他胡同没啥差别,可在民清时期这里风雅风骚兼具,是著名的高级娱乐场所。

       老北京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是专指胭脂胡同等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分布的近百家大小妓院,杨梅竹斜街就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条。

       杨梅竹斜街25号曾是乾隆爷御赐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宅子,杨梅竹斜街61号曾是酉西会馆,是为科举方便,由清代湘西人出资建立的。1922年,20岁的沈从文从湘西来到北京在此居住,写出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大作。可现如今这里只是一个大杂院,院里私搭乱建到快插不进脚啦。这里还有湖笔大师戴月轩的故居,京剧武生杨小楼的故居,评剧演员新凤霞故居等。

       民国时期杨梅竹斜街上共有7家书局,如今只有模范书局一家店了,且已不是当年的出版企业了。

       街上曾经的银钱业公会,当年是北京的票号、钱庄的公会。

       现在能看到的“青云阁”是当年北京高级综合商业娱乐场所,现存的只是它的后门。清末民初是文士、官员、商贾、贵胄的消遣之处。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梁实秋等名人经常来此饮酒作乐。蔡锷将军就是在这里认识的小凤仙。

小凤仙和蔡锷

       解放前这里是北京最好的浴室,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北平地下党联络点和活动地点,我党也曾一边泡澡一边闹革命哈。现在已改成客栈了。

       现在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店,不过与当年的繁华不能同日而语啦。

饰品店

古玩店

日式餐厅

        2013年7月,西城区政府投资对杨梅竹斜街实施腾退改造,原有居民实施自愿腾退政策,杨梅竹斜街1700户居民中有529户选择迁出,1171户选择留下。对留下的原住民,西城区创新性提出“平移试点”,即把分散留在大杂院中的居民合并到一处院落居住,空余出的地方用来建公共厨房、便民菜站、公厕等等生活设施,另有20多座院落引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商业,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杨梅竹斜街。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光影拍客

光影拍客

擅长 旅游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