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打破了中国与美国隔寞多年对话坚冰的大门,开启了中美建交的新篇章。从那以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步健康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巨大成果。作为美国前总统的弟弟爱德华.尼克松,几十年来追随哥哥的足迹,从1983年起至今为止他已来过中国32次。而最近一次的中国之旅对他来说,由于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再生能源科技成果,所以更是意义非凡。
爱德华.尼克松(左)与他哥哥尼克松总統在加州老家漫步闲聊
2007年4月12日,记者也正是在这次作为尼克松国际企业集团旗下的致力于太阳能技术研发的美国格林帕沃公司,在中国河北保定电谷进行的由格林帕沃(保定)公司开发建设的首座中美联合运作的太阳能发电上网综合利用示范电站奠基仪式上,结识了爱德华.尼克松先生。
爱德华.尼克松先生在欢迎宴会上(摄影:冯赣勇)
虽然与尼克松先生彼此相处的时间有限,但是借助他的好朋友也是其下属美国格林帕沃(保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子卿先生充当翻译的交流中,记者深深感到在这位77岁的老人身上洋溢着一种浓厚的中国情结。
爱德华.尼克松与格林保定公司董事长卢子卿(摄影:冯赣勇)
在记者的眼里,这个健康幽默的老人在同其合作的中国同事相处中,举手投足都带着一种火一般的热情。尽管有语言上的一些障碍,但是看的出大家与他的交流都很和谐友善真诚。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件小事,就是每当用餐客人向他敬酒的时候,他的一句西中相交的诙谐语:“NO干杯!”总是令在场的人无不为止捧腹。在格林帕沃(中国)公司的办公室里,记者在卢子卿董事长的翻译下,对尼克松先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此次中国之旅的专访。在明白了记者的问题后,尼克松先生专注地望着我,极为认真地侃侃而谈起来:
爱德华.尼克松先生在中国太阳能电站奠基仪式上(摄影:冯赣勇)
“我曾多次来中国旅游,但是此行的意义却非同一般。35年前我哥哥理查德.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在与中国总理***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启了中国的大门。我始终追随着哥哥的足迹,特别是几十年后的此次中国之行之所以说意义重大,是因为我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好的再生能源技术给中国,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把中国的大门开的更宽更广……”
爱德华.尼克松先生与保定市经开区负责同志在一起(摄影:冯赣勇)
“1972年,我哥哥作为美国总统的首次中国之行是把中国的大门打开。虽然他回去以后谈了很多对中国的美好感受,但是他希望我还是不要太着急前往。原因之一我想可能是那时候的中国对西方还不是很开放。可以说从我哥哥首次的中国之旅,我就特别想随从前往,但没想到未能如愿。而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年的光景。1983年我终于首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我非常高兴的是第一次来中国就先后到了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几个大城市。当时的感觉真是非常好。虽然那时的中国还是***先生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初期,但是仍然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爱德华.尼克松在中国万里长城
“我记得那时在街上看见许多中国人都穿着灰色中山装,好像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也还没有蓬勃地展开起来。但是从那以后几乎每年我都要来一次中国,而每次的感觉也都不一样。至今我已经来中国32次之多了。可以说我也是中国逐步发展壮大的见证人之一。面对今天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及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感到极为赞叹和惊讶!24年来,我的中国之旅已经遍布了全中国的15个省,而去过的城市已数不胜数了。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走遍全中国。前面说过,这次我到中国就是带来先进再生能源的技术为中国服务,这是此行最为重要的目的。如果说我哥哥当年以美国总统的身份来中国,着重于政治上的意义,拜会的也多是中国政府的高官领导人的话,那么我此次来中国,就是作为一个朋友的身份,同时也是以一个老地质科学家角色,来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做贡献的。”
爱德华.尼克松在白宫演讲
“我去过中国15个省的很多地方,观察了遍布在各地的许多物种的矿脉等自然资源,讨论和中国开展这方面的合作机会。我个人觉得,虽然中国拥有很多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相对来说,如果无休止的进行开采,那还是有限的,总会有枯竭的一天。尤其对像石油、煤炭等为基础产生能源的资源,一定要很好地珍惜。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就像我们这次带来的利用太阳能技术,用阳光来帮助我们人类实现再生能源的需要,以此减少我们对炭资源需求的负担。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存利用,避免过度的开采,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完整美好的环境。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多在科学的领域好好学习,让我们用共同拥有的知识来保护好我们所有的资源环境。”
爱德华.尼克松夫妇与他的兩個哥哥及夫人在加州老家留影
据悉,作为尼克松国际企业集团的***爱德华.尼克松先生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他尤其对采矿业,危险废料处理技术以及可替代能源情有独钟。尼克松先生的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其中包括对中国的访问更是达30多次。
2002年爱德华.尼克松在***大学演讲
1973年,他哥哥理查德.尼克松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后,爱德华.尼克松决定向往如何保存及维护日益减少的石化能源有关的产业发展。他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调查研究以后,认为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是今后能够缓解世界能源的重要方向。1983年他组织了一群具有天赋的德国、美国科学家共同探讨如何增进能源设备的有效率,以增进风力发电的转换率。接着进一步合作开发太阳能系统。尼克松先生持续的投入于太阳能发电领域,开发出了革命性的可以突破任何传统的太阳能技术的产品及技术。
1986年爱德华.尼克松先生中国福州动物园
爱德华.尼克松先生为了这次的中国之行,特别同时带来了尼克松国际集团下属的专门从事于太阳能再生能源技术研究的美国格林帕沃集团与中国开展合作。并建立了美国格林帕沃(保定)有限公司及促成了首座中美太阳能发电综合上网示范电站的奠基,直接服务于中国再生能源的利用。
尼克松与格林保定公司员工留影(摄影:冯赣勇)
随行的道格.凯利格先生是美国太阳能公司执行长,他对记者说:“尼克松***的中国情结从某种程度上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虽然我是首次来华,但能为中国带来这种先进技术的运用,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开心。我们现在发明的这种具有革命性的太阳能系统跟一般性的多晶硅电磁面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记者同爱德华.尼克松先生合影(摄影:张存柱)
“同时我们这项技术也不会面临现在多晶硅缺乏的窘境。我们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发明家都已经在这个领域里探索了20多年。这项研究成果,同时也解决了现在一般大型发电站追踪太阳光的有效率不完整的问题。我们追踪阳光的系统就像向日葵一样,既可以平面也可以高低。从多方面追踪,***提高了有效率。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建立在水池之上的冷却系统。这个系统既能冷却过滤的热量,同时又更增加了基站的有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次能为中国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是莫大的欣慰。”(文图:冯赣勇)
感谢爱德华.尼克松先生为本文提供的家庭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