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从照片中找出融融、文章、玄黄三位女作家吗?
江南采风,结识三位北美女性作家(融融、文章、玄黄),均有大作相赠。回京后,逐一拜读,感慨颇多。女性作家向来以婚恋题材为擅长,但角度不同,风格各异。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试想:三位女性作家同框,将是如何一台大戏?
【美】融融:《爱情忏悔录》(台北秀威资讯科技)
《爱情忏悔录》是一部婚恋小说。主人公罗云龙,本应同李小凤结为连理,却因攀高枝而迎娶了顶头上司的女儿叶红,悲剧由此发生……这厢是没有爱情的婚姻,那厢是没有婚姻的爱情,再加上跨种族婚姻的介入,庶几婚恋大全也。然而,此书并非只谈爱情,而是植入“忏悔”(或曰“后悔”)。正如书中有一段所揭示的:“这位朋友一定留下了不尽的遗憾。他一定后悔自己活得太累,没有好好地享受一番;后悔没有给最亲爱的人多一点的时间,多一点的温暖;后悔自己没有弄懂人为什么要来这个世界走一趟。”
作家融融是基督教信仰者。基督教认为:人有原罪,所以要时时忏悔,从而求得主的宽恕。笔者是无神论者,深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反思,善莫大焉。信仰自由,异曲同工。作家写小说,可以自己欣赏,曰“抽屉文学”;可以在圈子里分享,曰“小众文学”;更可以通过出版,为大多数人阅读,曰“人民文学”。既然粉墨登场,就要听得七嘴八舌。毕竟,文学天地是由作家、评论家和读者共同营造的。坦而言之,《爱情忏悔录》很好看,既有记者的敏锐观察,又有作家的妙笔生花,堪称精品,值得推荐。
【加】文章:《家庭保卫战》(九州出版社)
这是作家文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13年),写的是婚姻内外的情感遭遇:七年之痒,红杏出墙,佛魔大战,回归家庭……名副其实的“家庭保卫战”,最后以“大团圆”结尾。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文学形象,酷似我们的邻居或同事。故事真实可信,细节无可挑剔,语言平实生动。书中多有婚恋警句,我只选一:“任何浪漫只要有伤害在里面,它的美都会大打折扣。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无论多么凄美的婚外恋情都难以得到世人的祝福的根本原因。”
江南采风十日,文章女士一直比较低调,自谦“非科班作家”(文章曾任职于加拿大农业部温室与加工作物研究中心)。文章女士的“美”,我是一点一点发现的:先是发现她的摄影作品构图很美,继而发现她的花鸟水墨气韵生动,拜读《家庭保卫战》之后对文章更是刮目相看。效仿“正统”评论家,我也给文章女士扣上一个唬人的“术语”:超性别写作。你看她的小说:大气,沉稳,潇洒。无论是写男人还是写女人,精准到位,入木三分,无半点“小家子气”。让我想起一句名言:“伟大的脑子是半雌半雄的。”
【美】玄黄:《纽约丽人行》(长江文艺出版社)
玄黄的《纽约丽人行》集合了三篇中短篇小说,包括《鸽城》《寻找玉兰花》和《红白***》,主要讲述海外华人的情感生活。三篇都是佳作,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我本人更偏爱第三篇。《红白***》中的画家莲妮,渴望爱情与情爱,享受热恋中的“销魂一刻”,但拒绝充当“情妇”的角色。莲妮喜欢野性的“红***”,更喜欢雅纯的“白***”。结尾一段尤有诗意:“……在一片天地转白中,只见莲妮大衣的红,映在雪地上,染了一圈又一圈的红晕,随着她的脚步摇曳,像春风中朵朵饱满盛开的***。”
《纽约丽人行》并不是玄黄的代表作。她的代表作《南宁旧事》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继祖的一生,带给读者对中国从十九世纪末到抗日战争这半个世纪的追忆,展示南国另一个“大宅门”兴衰苦难的历程,表现炎黄子孙绝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操。玄黄女士生于台北,祖籍南宁,自幼喜好诗文书画,痴迷至今。在“北美华文作家访问团江南行”,玄黄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我曾写短诗一首赠玄黄和她的先生林中明:“才女侠女珍珠泪,柔情豪情石榴情。可叹往事如烟散,唯余皓月林中明。”
【2018年11月6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