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导演:中国人为啥讲不好中国故事?

英国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从事纪录片创作40多年,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坐拥16座艾美奖。近年来他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中国。

近几年,柯文思先后推出了《善良的天使》《盲行者》等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其中,《善良的天使》于7月初上映。该片讲述了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之下,一些平凡的“民间外交家”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默默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

《善良的天使》剧照

早在1980年,柯文思就来过中国。那一年,柯文思行走于长江和黄河沿岸,白天寻访偏远村落,夜晚投宿在小招待所、农民或商贩家中,甚至露宿在甲板上。几个月下来,他一次次“被中国人民勤劳、坚韧和乐观的天性深深打动。”

3年前,柯文思在纽约采访了一位原美国驻华记者。对方告诉柯文思,彼时中国发生的一切让他印象深刻。于是,他客观地把所见所闻写在了报道中。不料,美国却没有媒体愿意发表他的文章。

对此,柯文思颇有同感。他认为,西方媒体、学者总喜欢批评中国。叨叨来,叨叨去,无非就是几个老生常谈的老话题,所谓操控汇率、窃取知识产权、偷走西方工作机会和人权问题

他认为,如果西方人老是揪着这些问题不放,无异于坐井观天,无法了解今时今日中国真正的样子。在他眼中,“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谓九牛一毛。”

因此,柯文思认为,中国人得主动发声,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通过动人心弦的人物故事,来引起世界受众的情感共鸣。他说:“当世界意识到我们之间‘同’大于‘异’时,那些对于中国的恐惧和怀疑,将会变为尊重和敬佩。

但令柯文思感到遗憾的是,中国人却不太擅于讲中国故事

那么,中国媒体该怎么做?柯文思给出了建议:

要想作品有影响力, 最有效的方式是讲述关于人的故事。

柯文思说:

当我看中国的电视作品时,发现很多故事都浮于表面。很多问题,提得都不够有深度。说实话,我看到的很多中国片子,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说教意味。这种东西,很难打动人心。因此,当西方人看到中国的政治宣传片,会关灯,转身离开。因为说教式宣传,决不是讲故事的正确方式。

我认为,如果要给中国媒体提个小建议的话,那就是要多讲人物故事,少讲技术发展成就。我们老是听到,中国建了多少基础设施,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这很棒!很了不起,很有意义!

这种片子,中国人可能会买账。但老实说,与高铁本身比起来,开高铁的人更有意思。因为开高铁的司机,可能二十多年前还生活在华中的某个小村庄。如今,因为教育、因为机会、因为技术革新,

他获得了开着高铁,驰骋九州的机会。

这才是讲故事的正确方式。我们不应囿于技术,而应关注人性。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能讲好人物故事,你所传达的信息,将影响深远,为更多人所接受。

怎么样?柯文思的观点,你认同吗?

来源:今日头条 原作者:北京周报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Richard

Richard

擅长 美食•养生 文章的撰写

美好而适当的沉默是智慧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