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情,值得留恋:读马华作家戴小华散文有感



“因为有情”,平白的四个字,由于出自戴小华这样一位有阅历、有才气、有颜值的女性作家之口,顿时生发出几分温馨,几分柔美,几分禅意。细读戴小华的散文精选集《因为有情》,如品“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清爽可口,畅美难言。

全书共4缉,收入84篇散文,内容围绕一个“情”字,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桑梓情,山水情以及悲天悯人的大爱深情。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因为有情,值得生存;因为有情,值得留恋;因为有情,值得一唱三叹。在作家深藏不漏的思考和举重若轻的描述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情”的流淌,“情”的涌动,“情”的撕心裂肺、倒海翻江。

第一辑《往日情怀》主要收录了戴小华怀念故友的文字,“故友”中既有夏衍、余光中、李敖、陈映真、曾敏之、金庸这样的“文学大家”,也有小玉、阿春嫂这样的“平头百姓”。在戴小华价值天平上,这两类人同等轻重。

《小玉》中的小玉,是戴小华从未谋面的大舅的儿子。小玉十几岁的时候,其父因“成分高”而惨遭批斗。从此小玉“眉头深锁,形销骨立”,对这个世界“死了心”。尽管过着潦倒不堪的日子,这个穷汉始终保持做人的底线:“再穷,也不偷”。当戴小华陪同母亲返乡寻根时,小玉有点自卑,不敢靠近。临别时戴小华约小玉到大姑家吃晚饭,却因赶写稿件而姗姗来迟。小玉苦等一天,悄然离去,给这位“台湾二姑的女儿”留下二十个白煮蛋(戴小华在老舅家吃饭时随口说了句“想吃白煮蛋”)……

戴小华祖籍河北沧州,生在台湾,定居吉隆坡。在台湾,人说她是“外省人”;在马来西亚,人说她是“外来移民”;在中国大陆,人说她是“外国华侨”。戴小华坦言:“多少年来,心里面常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闷闷的感觉,好像有一种委屈,有一种不安,更有一种渴望。渴望的是什么?说起来可笑,只不过是一个让自己能安心地去爱与被爱的家。”

读到第三缉《桑梓之情》,我发现:戴小华的“桑梓之情”同时系在母国和居住国。在中国,戴小华游览了“梦游”多年的名山大川,特别是故园沧州,找到了“家”的感觉。在马来西亚,她寻访了许多原住民的遗址,对所在国产生了“归属感”,从而提出了卓尔不群的“新马来西亚人观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人约有6000万。基于血缘上的渊源及文化上的感情,他们同母国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的中国梦》一文,戴小华忘情地喊道:“终于,我找到了我梦中的家园——中华文化。”

戴小华说:“我对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始终怀有梦想。因为她是博大精深的,是中庸和谐的,所以,在人类千姿百态不同的文明中,她应有能力跨越各种障碍担负起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国家间相互理解,以及懂得欣赏、享受、喜悦彼此文化上的差异并能成为引领人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昌盛的重要罗盘。让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能因拥有这样的伟大文明而引以为傲为荣。”

戴小华是一位勤奋的作家,至今在中国大陆、台湾及马来西亚结集出版的个人专著有24本,编著53本。主要作品有《忽如归》《深情看世界》《永结无情游》《火浴》《沙城》等。她又是一位海外华文文学的促进者,曾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及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今年5月,戴小华来北京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同时推出新书《因为有情》。

《因为有情》第四缉收录了戴小华游记若干,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她的“燕赵之气”与山水情结。第二缉涉及一些女性话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做点评。戴小华的写作风格基本属于“写实”,谈不上“现代”,更谈不上“魔幻”。然而,她的文字很美,很给力,很耐读。作为女性,她既妩媚又大气;作为作家,她既敏感又随和。她不但写一些“有意义”的正经话题,也写一些“好玩”的趣闻琐事,比如《杀蛇记》,比如《闯进灵异世界》。

2019年5月18日,北京】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于文涛

于文涛

擅长 文学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