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第一辣媽!培養出史上最牛的六個子女

有人說:一個家庭幸或不幸,80%取決於女人。

媽媽的態度,往往決定着一個家庭的溫度。當一個媽媽知書達理,善解人意,高瞻遠矚時,這個家庭必定是溫馨和睦,讓自己和家人都能幸福。

在民國,有這麼一個宋氏家族:

長女宋靄齡——嫁手握國民政府財政大權的孔祥熙,富甲天下。

次女宋慶齡——嫁國父孫中山,成為國母。

三女宋美齡——嫁蔣介石,權勢顯赫。

當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一個個名字在中國的關鍵事件中出現,我的好奇心慢慢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他們的母親—— 倪桂珍。

當網上不停瘋傳,哪個媽媽培養出多少博士、多少富豪時.....歷史告訴我們:

中國最強「辣媽」,是這位低調到只有從別人的嘴裡才知道她一些事兒的母親,一位培養出所有孩子擁有超凡社會影響力的媽媽。

其餘三子在經濟、政治、外交等領域在國家發展中也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說,一部家族史,差不多就是半個民國史。

而這榮譽等身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女人——倪桂珍。

和赫赫有名的虎媽相比,倪桂珍顯得尤為低調,甚至連清晰的照片都沒留下幾張,但這個培育了六個極為出色的子女,絶不簡單。

出生於優渥的書香世家,小小的倪桂珍從小就錦衣玉食。

父親是上海最著名的牧師,還是精通法律的學者,母親家族顯赫,先祖是明代大學者徐光啟。

濃郁的書香氛圍造就了倪桂珍爛漫自在的性格。

在那個人人以「三寸金蓮」為美的年代,任性的她堅決不纏腳。

父母拗不過她,也就放任一雙天足的倪桂珍自由長大。

倪桂珍極有主見,從她處理自己的感情就可見一斑。

年少時父母定了一家娃娃親,後來兩人同讀川沙私塾,原以為可以培養感情,孰料「未婚夫」性情頑劣,欺人為樂。

也許很多女子會選擇把苦往肚子裡咽,但很顯然,倪桂珍並不是忍氣吞聲之人。

回家之後,她堅決要求父母退婚。在那個極其守舊的年代,無論是以何名義退婚,對女方名譽都是極大的損害。

但比起能預見的黑暗婚姻,早慧的倪桂珍更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尋覓對的人。

她聰穎、要強,14歲時送到上海教會學校,便是最拔尖的那個,數學成績弔打同學,鋼琴彈得更是讓無數人自愧不如。

然而,一雙天足令所有的追求者望而卻步,18歲未嫁的倪桂珍成了眾人眼裡的「剩女」。

不是每個男人都敢追求敢愛敢恨、恣意自由的女子,但時間總會把對的人留到最後,你要等。

宋耀如家境貧寒,滿滿的書生氣質和留學後的高闊眼界卻令倪桂珍心生愛慕。

兩人相識兩個月後,閃婚了。

閃婚後倪桂珍跟着宋耀如四處傳教,從錦衣玉食的富家小姐到漂泊無依的農婦,她毫無怨言。

你用幸福做賭注,我怎麼捨得讓你輸。

宋耀如很爭氣,下海經商,憑藉過人的膽識和精準的眼光,一躍而起成為上海灘有名的實業家。

有人戲謔倪桂珍撿到寶,而宋耀如卻總是說:

婚後,倪桂珍共先後誕下三子三女。這些子女在以後國家的發展中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提及自己的成就,他們都歸功于這位母親。

在兒女的教育上,宋家卻非傳統式的「嚴父慈母」,而是「慈父嚴母」:倪桂珍在家裡有最大的權威。

宋耀如是位實業家,忙於社會活動,在家裡總顯得熱忱、和藹、隨和放任。而倪桂珍為嚴肅家教付出了最大精力。宋美齡說:

「母親的個性,處處表示出她的嚴厲剛強,而絶對不是優柔善感的。」

倪桂珍以她的才識、大愛、遠見、以及言傳身教贏得丈夫和兒女們的尊敬和愛戴。

男尊女卑的思想流傳了幾千年,但一個世紀前,倪桂珍已經尊崇「男女平等」。六個子女,一視同仁。

還記得1943年,身着一襲旗袍的宋美齡用流暢動人的七場英語演講驚艷美國,而母親倪桂珍就是她的啟蒙導師。

孩子四五歲時,倪桂珍就從國外購來英文幼兒讀物,親自教導。

等到他們開蒙定性時,精通鋼琴的倪桂珍更是擔負起音樂老師的重擔。

雖然家境富裕,孩子完全可以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家生活。但在教育兒女這塊,倪桂珍深諳父母能給孩子的身外財富畢竟有限,所以,心智上的教育,才最為重要。

她時常勸告兒女不許養成飲酒、賭博、撒謊、偷懶等惡習,一旦發現,就嚴厲阻止。

不僅如此,不想讓子女變成四肢不勤的紈袴子弟,她還要求女兒們從小學會做飯、做針線活。

並不一定要樣樣精通,但在勞作中可以習得技能同時磨煉脾性,這才是嚴母目的所在。

倪桂珍無疑是聰穎的,無論是教學方法上,還是眼界格局上,在那個年代都鳳毛麟角。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開闊眼界,她把大女兒送出國留學,那時宋藹齡才17歲,在很多同齡人嫁人生子時,她意識到人生還有多種可能。

而宋美齡出國讀書時,甚至還不到10歲,而且一去就是10年。

生於傳統的封建世家卻有如此的膽識和魄力,遠在大洋彼岸的衛斯理大學校長曾評價:

宋氏父母是具有想象力及勇氣的東西文化融合的前驅

而更難得的是,敦促兒女們學好知識,修身養性同時,倪桂珍並不是一味的趕鴨子上架。

藹齡、慶齡和母親倪桂珍。拍攝時間大約為慶齡從美國留學歸來之時。

大女兒宋藹玲吃苦耐勞,天資聰穎,但針線活做得一塌糊塗,她也並不強迫,以鼓勵為主。

宋美齡活潑開朗,交際能力強,在得體範圍內,也不扼殺女兒浪漫的天性。

她明白好看的皮囊太多了,而有趣的靈魂卻太稀有。所以,在定居上海時,她和丈夫親自設計了一座有海南特色的房屋。

房屋並不豪奢,卻別具匠心。

門前溪水潺潺,房後菜園一片綠意。孩子們放學後可以到菜園或周邊的田野裡嬉笑玩閙,倪桂珍從不阻止。

她不露聲色地,不由分說地,用柔軟的愛、細膩的心、美好的生活情趣,暖熱了家裡的角角落落。

在這樣足夠的愛和陪伴家庭成長大的小孩,自信和底氣會隨之而來,所以鏡頭下的宋氏三姐妹,即使年逾半百,美麗仍穿透時空醉人。

一生剋己守禮,一生為愛奉獻一切,倪桂珍的教育和思想都深深淺淺地敲打著兒女們的心。無論他們走得多遠也從未忘記母親的教導。

丈夫讚譽她: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

倪桂珍一面是如此的決斷和權威,另一面的「平等和尊重」為她贏得更高的美譽。

她身邊人對她的評價:

「平時樂善好施,尤非他人所能及。聞其對於各處教會學校醫院以及臨時賑濟種種慈善事,無不慷慨捐助。

待老年人親如手足,待幼年人寶如孫子,一生自奉簡約,節食省衣,從未沾染奢華以表示自尊自貴之意,常自備佳宴恭請寓所近鄰同來作樂。」

朋友們稱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

她的教育是孩子們一生受用不盡的最大財產。在她的身上,折射出了女性永恆的光輝:善良和大愛。

每一個為孩子的母親,都值得讚揚!

宋美齡在《祈禱的力量》中寫道:「她的去世對於她的子女是極慘重地打擊。可是對於我地打擊也許更重,因為我是她最小的女兒,曾十分依靠她而不自知。」

宋慶齡晚年時回憶她的母親:「她身負重荷,仍文雅高貴,端莊美麗,沒有一個畫家能夠畫出她那崇高的神韻。」

宋慶齡在去世前要求:「千萬別把我和丈夫埋在一起,讓我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去吧,我想陪陪他們。」

偉大的母親,就是家庭的核心。

来源:转载自世界日報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转载者本人,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1

发表评论

需要登录才能评论!
Ying Dai

Ying Dai

擅长 社会 文章的撰写

这个用户还没有留下个性签名

TA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