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姚赣南先生是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记者,不仅是资深媒体人,而且由于书法造诣深厚,也是人民日报十大书法家之一。更由于他的名字中也有一个“赣”字,所以既是记者感到十分亲近的好友,也是记者十分钦佩的前辈之一。该文是姚赣南的近期随笔小文,全文为人们呈现了一份厚重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清新扑面......
阳春里的一天,正逢周日和农历十一,我起了个大早,去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赶了一次大集,收获颇多。
大厂回族自治县离北京市区约40公里,从通州往东,经燕郊,便进入大厂县界了。在朝阳区大望路桥东上车,坐816、817路公交车,一个半小时左右便可达大厂。
大厂大集位于一个叫“小厂村”的附近,场地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大。
我赶到那里是上午9时30分,只见商贩云集,汽车、电动车一大片,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据当地人介绍,这里的大集每逢农历一、四、六、九举行,一般只上午半天,下午就散了。问当地人,为什么每十天中选这四个日子开集?他也说不清楚,但他告诉我,大厂县夏垫镇的大集定在逢三、八的日子,其他地方也有自己的规定,有的地方是逢二、七,有的地方是逢五、零,这样算来,大厂地区每天都有大集了。
集市上,货摊基本上是按区摆设的。我环顾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类:蔬菜水果、肉禽水产、日用百货、鞋帽衣服、花鸟鱼虫、文玩杂项、五金农具、布匹床单等。
这里果蔬新鲜、肉类众多、价格适宜。市场上,叫卖声此起彼伏、你来我往,有的询价、有的购买,秩序井然。
在集市上,我看到了久违的捕鼠笼子。这种在小时候用过的工具,如今在城市中很少见到了。
有一位现场制作笼屉的老者,只见他聚精会神地编织着,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
在电子秤流行的年代,在集市上还能看到用杆秤计重量。看!卖核桃时,小贩把这秤杆翘得高高的,表示份量很足、买卖公平。
城市里很少看到的农具,也摆上了这里的地摊,有锄头、铁耙、竹耙等。
农具摊
布是摊在地上卖的,一个商家占好大一块场地。五彩缤纷的花布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夺目,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卖牛羊肉、猪肉平常都可见到,但卖大块驴肉,我是第一次见,所以拍了一张图片“立此存照”。
卖鞋的生意不大好,摊位前鲜有问价者,估计是如今网购发达,这生意就不大好做了。
鞋摊
市场上有几处卖芝麻酱和香油、芝麻糊的,都是现磨现卖,原料可见可尝,以证明货真价实。有一位顾客买了好几瓶芝麻酱,说:“这家的芝麻酱好吃,味正!”
五谷杂粮摊
此外,还有卖螺蛳、苗木、大铁锅、旱烟、手工粉丝的……当地的一位肖大爷告诉我,现在买花买草的人越来越多了,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在市场上,盛开着花朵的君子兰只卖几十块一盆,看着让人喜欢。
集市上贩卖的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