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悟的长篇小说《果林城的中国女人》(见《海外文摘》2018年第1-3期)是“新***文学”的一部力作。情场争斗,职场博弈;五行八作的小人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爱情,亲情,友情;变乱,变脸,变态……实乃大洋彼岸的“万花筒”,美国华人的“百谱图”。
积旅美二十春秋“摸爬滚打”之经历,凭力挡“三千毛瑟精兵”之纤笔,孟悟完成了这部厚重的社会小说。落点是美国南部的一座小城,浓缩的却是整个美国华人群体;焦点对准“女人”,但也没忽略“男人”,书中几个男性形象勾勒的很真实,很阳刚。女作家最偏爱、最驾轻就熟的题材就是“情爱”,孟悟未能“免俗”。小小一个“果林城”,什么婚外恋,***,老夫少妻,富婆鲜肉,挖情敌的墙角,抢闺蜜的老公,情人,小蜜,二奶,小三,华男,洋妞……应有尽有,光怪陆离。
然而,小说没有局限于“火星VS金星”的狭小圈子,而是把视野扩展到整个华人群体,延伸到大洋彼岸,扫描到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所有“穴位”。我真的不敢相信,这部人物众多、头绪纷杂、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长篇,竟然出自一位身材苗条、发型夸张的小女子之手。尤为可贵的是:小说没有满足于展示浮光掠影的“现象”(或曰“乱象”),而是无情地鞭挞丑陋,剖析灵魂,开掘人性,为“真善美”而鼓与呼。
《果林城的中国女人》在结构上也很独特。用中国画来比喻,它不是一幅“长卷”,而是一本“册页”。四十几个相对独立的故事,通过巧妙的“转场”,接二连三,牵五挂四,顺其自然地铺排开来。有阳光,有阴影,有暖色,有冷色,有写实,有写意,婆娑的树影在风中起舞……当然,这四十几个故事并非个个出彩,但确有几个章节,让人情绪亢奋,灵魂震颤。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只能介绍一个章节:
在《永不相见》这一章,成功人士苏明华业务水平精强,可惜碰到一个两面三刀的老板吉米,将明华呕心沥血策划的项目拿到手之后,转过身就把明华炒了鱿鱼。“我们会给你多发一个月的薪水”,吉米说。“我只希望,希望我们永远也不要再见面,”明华咬着牙回应。从失业的第一天起,明华就开始往外边投简历,然而一个面试的电话都没有。在一个阴暗的早晨,天上飞着细雨,明华送妻子和女儿去机场。阴差阳错,同一辆司机疲劳驾驶的大卡车相撞,明华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瞬间蒸发……
故事结尾令人惊诧:深秋,周末,雨夜。在国家公园义务护林的明华看到一部越野车冲进河中,当他奋力将落水司机拖上岸之后,却发现司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无情踢走他的老板吉米!吉米微喘着气,低喊着妻女的名字:“去救,去救,她们,还在车上……”刹那间天倾地斜,雷电交加,明华想起他的毒誓:“希望我们永远也不要再见面!”于是他转过身去,把黑暗、孤独、恐怖全部留给了吉米。“黄金六分钟”之后,明华掏出手机开始拨打911……
善与恶,爱与恨,理智与冲动,佛性与魔性,竟然存在于同一个体之中。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性。文学展示的是生活,道德的批判交给道德,法律的裁决交给法律,作品的点评就交给读者吧。
孟悟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短短几年就创作了多部有分量的长篇小说,包括:《拐点》(2011),《逃离华尔街》(2011),《橡树下的诱惑》(2012),《雾城》(2013),《彼岸紫薇》(2014),《北京绿卡》(2017)和《果林城的中国女人》(2018)。当下,孟悟的创作激情正在燃烧,新的目标正在高处向她召唤。相信她的下一部长篇小说,无论在题材或技巧上,一定会有崭新的突破。
我个人有个建议:孟悟不妨“让子弹先飞一会儿”,自己稍微休整一下,回顾一下,小结一下。诚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可嘉;然而,“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有一定道理。***文坛,“资深大师”太多了,严肃作家太少了;平庸之作太多了,可圈可点的传世之作太少了。读者渴望精品,拒绝泡沫。文学的春风必将再度吹来。谨以鲁迅的这段教诲同孟悟与其他文友共勉:“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义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2018年11月16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