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条目或章节为已列入计划或可能进行的航天活动。 具体信息发射日期之前可能会有所变更。 | ![]() |
任务类型 | 采样返回 |
---|---|
发射时间 | 2020年11月24日 |
发射手段 | 运载火箭 |
运载火箭 | 长征五号 |
发射地点 | 文昌航天发射场 |
任务时长 | 约1个月 |
质量 | 8,200千克(18,100英磅) |
动力 | 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同位素热源(仅用于保温) |
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第三阶段的月球探测器,主要承担探月工程三期的采样返回任务[1] 。2020年11月24日,中国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执行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起飞返回的任务[2][3][4]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嫦娥五号有望实现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5] 。
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组成。嫦娥五号设计有两种取样方式,用以丰富样品类型。其一是在月面打钻,是为取得较深层的月壤;其二是用机械臂在月球表面取样,在有限范围内横扫收集月壤。两种样品的比例约为1:3,表面采取的月壤更多。随后,上升器将携带月壤样品从停驻在月面的着陆器上起飞,并由轨道器抓获,将月壤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里[6][7] 。
开展着陆点区的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 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主要包括:
对返回地面的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与月岩的物理特性与结构构造、矿物与化学组成、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组成、月球岩石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宇宙辐射与太阳风离子与月球的相互作用、太空风化过程与环境演化过程等,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降落相机、光学相机、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月壤气体分析仪、月壤结构探测仪、采样剖面测温仪、岩芯钻探机和机械取样器。
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计划在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将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着陆地点位于月球正面,着陆位置将由搭载的计算机确定。[8]
|access-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计划/筹备中
三期 |
| |
---|---|---|
四期 |
|
运载火箭
发射场
人物
空间探测器
月球探测 | ||
---|---|---|
小行星探测 |
| |
火星探测 |
空间站
已完成 | ||
---|---|---|
未来计划 |
已完成 | ||
---|---|---|
未来计划 | ||
已取消 |
货运飞船
已完成 | ||
---|---|---|
未来计划 |
|
运载火箭
现役或退役 | ||
---|---|---|
研制中 | ||
上面级 |
设施
航天城 | ||
---|---|---|
控制中心 | ||
测控通信系统 | ||
发射场系统 | ||
着陆场系统 |
机构
政府机构 | ||
---|---|---|
企业 | ||
主要研究机构 | ||
其他 |
|
人物
科学家 | ||
---|---|---|
航天员 |
系统繁忙